儿子周六要上课,想趁中午休息时间看场电影。经协商,由我负责买票、买肯德基,然后送至电影院门口。我悉心准备好一切,儿子放学后便和朋友开心看电影去了。
送走儿子,我一个人回家,满心的温柔。
儿子高三了,在身边的时间已经不足一年。我越来越愿意温柔地对待他,不仅是当他学习到深夜的时候,当他分享在学校里如何风光的时候,还有早上叫很多遍他都起不来的时候,当他成绩一落再落的时候,当他不小心掰断了遮阳板连接杆的时候,当他对我的要求迟迟不落实的时候。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温柔以待。
心理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一个人从小被父母(养育者)对待的方式和关系模式,会内化为他自我对待的方式,并外化为他走入社会后的主要关系模式。
那些对生活对生命充满了爱的人,是因为从小就得到爱,播下了爱的种子,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能播撒爱,芳香四溢。而新闻中常常报导的社会极端事件,我知道,那些仇视攻击社会的当事人,他之所以心中充满了恨,是因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过爱。
所以,一个从小被父母批评苛责不看好的孩子,长大后内在的主体我和客体我(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也往往是分裂和冲突的。而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我是这样的人,但我不喜欢/不满意/讨厌我是这样的人。这种内在的分裂和冲突、对自己的不接纳,便带来了生命持久的痛苦。同样,我想,一个在成长过程中能被父母用爱温柔相待的孩子,他也能慢慢将这种关系和模式内化于心,温柔地对待自己,温柔地对待他人,以后温柔对待自己的孩子。生命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地轮回着。
面对儿子,我总有一些遗憾。对不起,儿子,妈妈学习得有点晚,在你小的时候,在你成长最关键的阶段,没有温柔地对待你。我愿意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珍惜不多的在一起的时光,温柔地陪伴你。并希望,用更多的爱和温柔,让你内心积淀更多爱的力量,独自面对今后的人生。
我也看到,我曾经的不自信和胆怯,内心那个“我不行”的声音,对自己的苛责,诸多的要求和规矩,来自于我从小被对待的方式。无需抱怨什么,因为每一个父母彼时所做的,都已是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所能做到的。此时,当我看到内心这些童年被写下、被内化的人生脚本时,我知道我已经具有打破和改写的能力,虽然这个看见、打破的过程很漫长,却是弥足珍贵的。
我愿意成为一个容器,温柔地包容自己,包容他人。
我愿意理解、允许每个人都有情绪,温柔包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谁越是有情绪时,越是需要温柔以待。当自己情绪升起时,静静地和情绪在一起,体会身体的感受;当他人有情绪时,无需讲理,不对抗抵触,看见情绪是一股能量,用理解、包容和接纳面对情绪,让情绪流走,让黑色的能量因为被祝福而转化为生命力。
我愿意当自己或者他人自责愧疚不接纳自我时,轻轻地说一句,没关系。给一个温暖的拥抱。想起上次电话中先生讲述不应该对妈妈发脾气、闹情绪,我知道他在自责。亲,没关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知道,你已经在当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当我温柔面对自己时,我更能温柔地对待他人;当我温柔对待他人时,发自内心的温柔又滋养了我的生命。
祝福每一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