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下起了雨,便就偷懒不出门晨跑了。凭窗观雨忽然想起昨日与友人聊起我们那么拼是为什么?我答:‘’你还记得我们读书时背过的课文儿《生命的意义》吗?“ ....少不更事时听来最乏味的老生常谈,去不知不觉地在我内心生了根,也习惯了即使不知前路在何方的时候也不曾停下过脚步。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
想到这儿,往事们都不安分的跃上了心头。还记得大学刚毕业那年初到上海没两天就把黑龙江的一张银行卡丢了,交了房租后除了怀揣梦想便一无所有啦。幸运的是就近找到了一个意大利餐吧做兼职,老板人很好,我这种一日就上三天班的人也提供了晚餐。只身闯荡上海的我每天下了班就像回家一样去餐吧用蹩脚的日语英语给客人点单,空了就吧台里一轮一轮儿的洗杯子。说来倒也有趣,那个夏天我换过三份工作才正式入职了一家金融公司,而这个小餐吧无疑就是我当时最稳固的后盾,衣食来源啦。转入秋天,公司里的工作我琢磨透了,绩也开启了跨越式的增长,收入翻了好几番,跟老板提过可能忙不过来就得辞职了。但老板却说:”可能一时半会儿没那么快招够人手,平时没客人的话就把电脑放吧台上工作吧。“ 就这样我这样一个半吊子服务员竟然在打工的店里兼顾着白天的工作,干了足足一整年。店里员工看我渐渐更新了衣着,电脑住处等就好奇:”你这兼职干半年不够你买个电脑的,你搁这儿这么拼干啥!下班儿回家睡觉不好吗?“ 我说:”我来上海反正回家天天一个人,我小地方来的,我趁年轻晚上回家能赚也就多赚点钱呗“。
可他们哪里知道那段时光我是极其快乐和享受的,初来乍到本孤苦无依,幸得一处吃喝不愁的兼职收留不至于流落街头。店家老板与老板娘是旅居日本多年回来的,年纪虽大约是我的双倍,但他们经商多年并未见多少岁月的痕迹,偶尔听听他们的教诲总觉收获满满。因店开在五星级酒店下面,来往的客人也尽是国内外的商旅。初出社会的我仅是站在吧台里便看过众多行色各异的人,听过诸多百转千回的故事。还记得最初我来到店里,有一次店里很忙,只有新来的我我蹲吧台里洗杯子,抬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外拖着圆鼓鼓的肚子爬上高凳,他要点一个意面,可我吭哧瘪肚说不出一句话来。 那时的我见到客人还是有些害怕,生怕怠慢了他。可越怕越涨红了脸吐不清楚一个字, 只是看着他的手指指到哪我就迅速的记下来,连连点头。待到给他的餐食酒水都安排好后他朝我竖起来一个大拇指,看到他满脸慈爱的表情我心里暖暖的,憋了一句”Thank you !“ 老人走的时候在买单的钱夹下偷偷塞了五十块小费。那时候一碗牛肉面也才8块钱,对啊!就是那五十块的小费够我开心大半天!心里就嘀咕着要是每天都有这么可爱的客人就好了,于是每天偷偷地瞄着别人怎么跟客人打招呼,怎么高雅地安置他们的餐食酒水,很快上了手。虽说经常说错做错,但老外们极少嗔怪,还时常收到他们的赞美之词。初涉世事哪里知道那些都是老外们惯用哄人开心的伎俩,只知道听到了就开心就是了。当然随着自己在金融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谈判桌上阅人无数的我也开始慢慢明白了哪些赞美是敷衍,哪些恭维是虚情,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港湾成为了我白日冲锋陷阵落脚栖息的地方。或是听永不再见的阿拉伯人吹吹他家的石油生意,或是听听俄罗斯美女聊聊她扭曲的婚姻观......虽是肉体仍在拼命劳碌的我精神却完全娴静起来。
那时候从一无所有到工作上小有成绩,每天都疯狂地自己升级打怪,完全不知道自己每天要学什么,就是看到什么都学学,完全不懂努力做什么,就是觉得自己能更努力一点的东西都去试试。不曾权衡,不曾纠结,就一个劲儿的横冲直撞,也从来不计较会不会撞墙,受了多少伤。也就那一年,那一段时光,存在过那么一个我!多年后跟公司老同事们提及做了一年兼职,竟无一人有所察觉过。
后来不曾再做过兼职,但开始喜欢上了做些校友会活动啥的,自然都是义务劳动了。经常有人逗趣我说:”又不赚钱你图啥?“”你咋就那么爱折腾?”“精力那么旺盛不累吗?“ ......在20年疫情中隔离的日子里我才真正找到了答案:闲暇,才是最累的!在我拼命折腾的时候,总有事儿做,就总有心气儿!闲下来的时候除了胡思乱想就是胡思乱想。这一点我想全世界都有共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