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欣赏优美的《诗经》,偶尔也尝尝掺着“毒药”的“鸡汤”,清醒一下。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yí)音?
这首诗描绘了姑娘的相思之情。
你那青色的佩带,时常萦绕在我心头,难以忘怀。即便我没有去找你,你难道忍心不给我留个信吗?
姑娘的责备衬托出她对情郎绵绵不绝的思念,爱在心头口难开。这不禁使我想起一部电影《其实他没这么喜欢你》,很多女孩子会以为男生不联系她们是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害羞啦,太忙啦等等,其实归根究底,他就是没有那么喜欢你,否则早就采取行动了。不知这位姑娘是什么情况?姑且往好的地方想,也许情郎也对她日思夜想,夜不成寐,但因家中有些变故,因此没有联络她吧。
2.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读这句话时,我不得不感叹:有文化的人写情诗的水平真高。
走出城东之门,姑娘多得如天上的云朵。即便多如云彩,也都不是我思念的对象。
诗人心中只有那唯一的姑娘,走路目不斜视,别家美女都不入眼,那是何等的忠贞不二。若没有读过《诗经》中的怨妇诗,我也许就信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说得那么动听,有没有想过做不到的时候呢?追姑娘的时候什么都好,到手之后呢?娶二房的时候呢?
不过,也有可能,这位男子确实心口如一,一生只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
3.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hé)又极止?
这首诗来源于一个典故。
文姜,鲁桓公的夫人,是齐襄公同父异母妹妹。她从齐国出嫁前,就跟齐襄公(她亲哥)乱伦,嫁给鲁桓公之后,不思悔改。一次,她与鲁桓公到齐国,见到齐襄公后,再度与之私通,被鲁桓公发现并责骂,于是她跟齐襄公告状,齐襄公设计杀害了鲁桓公。
这个故事集乱伦、出轨、谋杀于一体,匪夷所思,骇人听闻。根本没人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换做别的强国,早就出兵讨说法了。这个事件不仅反映了鲁国当时的弱小,更反映出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怎样劈柴?要用斧头。怎样娶妻?要有媒人。既然已经成亲,为何又让她放荡呢?
4. 蟋蟀在堂,岁聿(yù)其莫(mù)。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以大(tài)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jù)。
这首诗是“过犹不及”思想的体现。
蟋蟀搬进屋,又到年底时。若今日再不寻乐,光阴即将逝去。但不可过于欢乐,要记住自己的本分。贤德之人不会因寻欢作乐而荒废正业。
诗人深知人生苦短,光阴如梭,要及时行乐,善待自己。但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好乐无度,要以做好本分为前提。 我们不也应该以这样的态度生活和工作吗?
5.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源自典故,这是一个很凄惨的故事。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了,找了177个人殉葬。这首诗有三段,歌唱其中三人,分别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和子车针(qián)虎。
黄雀哀鸣在树梢。谁从穆公殉葬?子车奄息。这个奄息啊,一人可以抵一百人。他走进墓穴,内心惴惴不安,战栗不已。苍天啊,为何要把这样的好人带走?如果可以赎命,我们愿意死一百次。
看得出,这三人是非常得民心的,老百姓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来换取他们三人的性命。秦穆公也算是一方霸主,但却因此殉葬英名丧尽。有人说,殉葬是因为秦国仍然沿袭旧制度的缘故,若尊贵之人死后,无人殉葬,他将颜面无光;也有人说,其实秦穆公是为了下一任君主考虑,怕三良得民心,威胁秦国江山。根据秦穆公为人来看,他爱民如子,广纳贤才,所以我认为,后一种可能性比较高,更况且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杀功臣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诗歌是语言、情感的凝练。字里行间,寥寥数语,便能将情感表露,即便跨越了几千年,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爱、愤恨和悲凉。谁说品读古诗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