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杂谈之十六
非常感谢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何灵总校长的抬爱,准备把我的文章编入到他们学校的内部教师研修读本《春雷奇葩·活页文选》中。感谢这几天提出问题的几位年轻老师,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感恩遇见!
个人一直认为,再好的学校,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校,也应该有闪光点。我去过内地河南、安徽、江西、河北等地的一些留守儿童学校,这类学校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父母在沿海地区打工。有的学校就在农村,租用原来的公办学校,好的学生基本都去了有名望的中高端民办学校或公办学校,用那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说,这是“三类苗”。举个例子,安徽有一所我去过的学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学校也在一个很难找的村子里,这所学校学生人数将近三千人,是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我去的那一天正赶上每周的教师例会,所有的老师都去开会了,中小学所有班级教室内都没有老师。我在教学楼所有班级走了一遍,发现竟然没有打闹现象,令我无比惊讶,从这点可以看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昨晚,一个老师给我留言中说道:我们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学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之爱,而且,由于生长在农村,感染了很多坏习惯,王校长,您说这样的学生如何教育哪?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结合很多专家的说法,校长应该是医生和法官,为什么呢?校长首先要像医生一样,通过观察(望)、网查(闻)、了解(问)、感知(切)来找出学校的 “病”(问题)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制定计划和措施)。也要像法官一样,公平、公正、公开地去处理学校工作。班级管理也是如此。
魏书生老师在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这样写道:“有的错误,有较深的思想根源,病情较重,反复较多,这样就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方法相互配合。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心理病例。”
魏书生老师把思想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比作病人,那么,班主任老师也就成为医生了。如何教育问题学生?用什么办法呢?
治病的关键是查明病因,对症下药。班主任在教育问题学生时,首先要查明“病因”,切记主观臆断,切勿草率处理,因为这样极易误判错判,甚至把没“病”当成有“病”。
比如说,有些班主任一看见学生趴在课桌上就认为学生是在睡觉,这就是典型的“想当然”。学生趴在课桌上的原因很多,也许是因为身体不适,也许是因为坐姿不正,也许是因为刚被老师批评有些难过……就算是在睡觉,原因也有很多。难道一定是在休息时间玩游戏、看电视导致的?事实上有很多原因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上课时睡觉,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前一天晚上两三点钟的时候,小偷光顾了他家,把他们一家人惊醒了,还差点出了人命,到天亮时他们一家还惊魂未定,更别说睡觉了。我想,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不能批评他,而且还要安慰他。
班主任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常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有时,走得太近也是一种伤害。人是需要有隐私的,学生有时也有难言之隐,如果你当众逼他说,势必造成师生矛盾。这时,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对学生的某些情况要有意识地加以保密,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医生给人看病时,如果用药不慎,很可能会使病人产生药物过敏反应,后果也许不堪设想。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如果用法不当,也可能使学生产生“药物过敏反应”。同样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用在学生甲的身上,可能会使他的“病”,但是用在学生乙的身上,可能会使他的“病”加重,这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
欲知还有哪些办法?请看下回分解。呵呵!
坚持就是胜利,我一定不懈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如既往的坚持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