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还记得考研,面试,拿录取通知书,大学毕业,还没享受假期就开始了研究生生活,医院便成为了我最熟悉的地方。然后3年就过了,曾经每天抱怨这样的日子还要熬多久,现在一看,仿佛都在昨天。昨天的人,昨天的事,若要细细回想,连那时的衣服穿着色彩,空气中的对话,嘴角的笑,眼角的泪,吹过的风,剪过的发,都还记得。此文纪念3年我跟过的老师,教会我的事。
刚下临床,老年病科,我的本科室。跟着许,和他比较熟,因为我曾经实习第一个科室就跟着他,教会我最基本的临床沟通,那时感慨他对待病人的态度,简直好到不真实,反正当时我是没办法描述的。那时觉得他很厉害,知识渊博,懂的东西很多,后来出科了我还会找他聊聊遇到的自己疑惑的临床病例,他会帮我解答。或许是实习的时候对这个科室的好感,也在这科室遇到了我的导师,钟,印象中她握着病人的手快一个小时,一边听着病人的絮叨还能一直保持微笑,我觉得这老师脾气真好,对病人真好,所以这成了我选择这专业的一方面因素。后来几次轮转回本科室,我都是选择跟着许,不过对于临床,我内心有时候会有些不同的意见,甚至会质疑,内心挣扎过后都变成了提醒我自己,先把水壶装满水了,或许才能有资格有底气去质疑。我说我以后工作了,有什么不懂的可能还需要他多帮忙,他说没问题。
回学校正规教室上课不到两个月,我们又不得不安排回到了医院,心脑病科,跟着王,一组的还有针灸康复科医师轮转过来,杨,我原来实习的时候也刚好和他科室一起呆过,也都熟悉。我每天的日子是看着他被训,告诉他,没关系,你做得不错。好景果然就1周,1周后科室医师人员分组调动,所以变成了我一个人跟着王,果然就变成了我被训了。那时我很多不懂,不熟,各种药物名称,各种治疗方案,各种化验结果,病人也多,每天医嘱大量变动,光是靠记忆,连读起来都拗口,每天各种主任查房汇报病史,我一个人顶着,没有实习同学,所有事情一个人做,也不知道自己学到的到底是对是错,内心焦虑得不行。我忍了很久,所有人都鼓动我要爆发了,然后我就爆了,当然我是从来不会骂人说粗话吵架的人,所以直接完败。不过后面态度却好了,我俩关系也逐渐变好,她经常路上碰到我,远远会和我招手打招呼。科室所有人不喜欢她,她得罪了所有主任教授,这也可能是我跟着她会比较难的一部分原因。可是接触了她才了解,她真的吵过架后她都忘了,她不会记仇,或许她根本就没意识到她的话伤到了别人。她其实也不容易,从最开始中专,到大专,到专升本,到研究生,到博士完成,她不聪明,情商也不高,她付出的可能真的会比一帆风顺的人多得多。从上诉吵架故事我当时思考了很久,吵完以后对我来说没有用,相反让旁人看了笑话,告诉自己以后不管怎样忍吧,不过许告诉我说,吵架不是没有用,你当时吵完了,她后来对你态度也变好了。有时候也需要表明你自己的立场,不能一味忍耐,旁边至少不会觉得你好欺负。我想以后还得多修炼才行。
转到了针灸康复科,安排去了物理治疗,跟的是李和陈,他们的职称是技师,我当时心里其实是有点憋屈的,觉得自己专业是医师,是在科室里收病人上治疗抢救的,而不是在那开关各种机器,可以完全不用费脑。不过相处下来,简单忙碌充实,对各种理疗机器用法,超短波,短波,冲击波,微波,超声波,低频,中频,高频,磁疗,熏药都操作了,都见识了,甚至还觉得这种不用值班,不用上夜班,不用写病历,不用担风险,还可以调休的状态满意到不行,绝对适合女生的工作,以至于后面回归临床科室都还不适应。期间也和大家相处得很好,后来会时不时收到短信问我临床疾病怎么处理。中途来了批中专实习同学,十五六岁的年龄,顿时觉得自己老了许多,有了他们,我也学会偷懒了许多,真的临床中实习同学太重要了。这3个月收获最大的是每天必须要和来理疗的病人说话,大多数是婆婆阿姨类,他们做治疗的时候都忍不住家里长家里短,我还得时不时回应,我的搭讪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转到了放射影像科,只有一个月,可能当时也忙着做课题,还有准备执业医师考试,也没太用心,跟的老师记不清楚姓了。大家都说申请转辅检科室是最轻松的,医师和影像有着必然联系,不过跨专业就跟隔山一样,我们只能看懂最基础的,科室对于临床医师转科也是处于放养状态。我转过去时却被告知要严格考勤。我经常属于谨慎,小心,不敢逃的类型,因为时不时何主任心血来潮,说,来来,临床转科的医师过来,给你们讲讲案例,我看看周围,只有我一个临床坚持严格考勤了,不过经常都是早上去报到,晨会读完阅片,主任不在,我又偷偷溜了。转了这个科室,我才发现,原来影像科是两部分组成,技师是操作拍片的,还有诊断医师是坐在电脑前阅片写诊断报告的。作为临床医师的时候时不时会打电话到影像科质疑怎么出的报告,怎么拍片有些模糊,怎么这出错那有问题。从影像科内部看才发现确实很多时候有很多棘手的现实问题,诊断医师也是人,也是靠眼睛,靠自己经验判断,必定会存在误差,有时候也吐槽临床医师开的什么检查,应该开哪个会看的更清楚点,这时候临床医师会说,没办法,病人没钱,只能开最简单的,得节约。有时候临床医师和辅检科室真的需要多沟通,都是希望病人能好好诊断清楚,好好治疗,好好出院。
然后转到了骨伤关节科,跟着权,实习的时候也跟过他,那时他还是研究生,现在是正式工作了。只是才几年,他的身材完全发福了,由原来的皮肤白白的鲜肉,变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说没办法,有时候一上手术就是一天,太累,吃饭也不规律,这种肥胖要是说专业点就是压力性肥胖了。科室制度分层,中级职称要么进修要么只负责手术,权,还有徐,郭,都是住院医师,最底层,每天不停收病人,上手术,值班累得不行,还得做第二天早上交班的ppt,全英文,交班都比全院其他科室提前半个小时,还得每周必须轮到做ppt翻译全英文学术论文,做科室讲座。手术的人足够,连抬脚这种我都免了,每天做的最多是伤口换药。我这个局外人都能感觉到整个科室压力山大,不过也感慨在扶主任这种高强度压力下,也是迫使团队一起进步吧。
接下来转到了普外科,跟着罗。有时候跟着不同的人会学到不同的东西,若有时候内心质疑又没办法改变的时候我就该焦躁了。他不善于和病人沟通,我在旁边看着有时也是够着急了。不过后来每次见到我,他都会主动询问我文章写好没,课题弄好没,该准备毕业的事,也就觉得他还是挺好,只是每个人处事交流方式不一样。这个科室没人的情况下,我就被拉着上手术了,印象较深的便是值班的一整晚都在手术,刚要做到尾声,又被告知车祸新送来脾破裂马上手术。外科是没有下夜班的说法的,从第一天早上八点开始,到第二天晚上六点下班,如果事情没弄完,便会接着加班的。那种一夜不睡的酸爽,再连着两个白天,都觉得你会苍老很多。这个科室最大感慨是,当我上了一台又一台手术,看了男的,女的,年龄大的,还有年幼的,手术台上,麻醉消毒铺巾,刀片切开,黄色厚厚的网状肠系膜,大肠,小肠,肝,胆,胰腺,脾脏,哦,这时候才不会在乎你是小鲜肉还是老腊肉,你是男是女,你是高官还是平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就是一样构造的。结果害我好多个晚上都在思考人与人为什么不一样,哪不一样,怎样区分你才是你,我也就是我呢,后来自己给的解释是,就好像是灵魂,所有的身体只是一个灵魂寄居而已,所谓的高矮胖瘦,单眼皮高鼻梁,人走了,肉体没有了,灵魂又会以其他方式存在。所以我是疯了,和民间流传还有佛教讲的六道轮回,还有什么人去世后以量子存在搅一起了,也让我看淡肉体好长段时间,哈哈哈。
接下来我转到了儿科,忽然发现篇幅太长,就留在下篇吧。
我要感谢此篇提到的许zg,钟hw,王w,杨gq,李l,陈lp,何qz,权l,徐p,郭j,罗w,在我三年时光中给了我帮助,教会了我很多,也是我成长过程必备的经历,感谢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