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母亲还可以活3天......"

这次清明节, 一家人去山上祭拜了那些已逝的长辈,  尤其是在公公的坟前伫立了很久.

每个人都沉默着, 心里可能有缅怀, 哀思, 悲痛, 惋惜或不甘.

曾经刚满50岁的公公不幸脑溢血突然离世, 没有谁一时能接受这个令人震惊的噩耗, 一家人为此悲恸了许久.

在这背后, 我的先生, 家里的老大, 也一直明里暗里地承受着他父亲临终处理欠妥的指责.

当时公公脑部最深处的脑干部出血, 也属最严重的一种脑出血, 送到市医院, 检测出出血量已经超出了救治必要性.

先生立刻联系了在省会最好医院脑科上班的朋友, 线上看了检测结果和了解病情, 也惋惜地表示没有开刀做手术的必要了, 如果做手术, 98%概率会失败, 即使中了2%的成功机会, 也是成为只是可以呼吸的植物人, 需要长久的ICU治疗, 后期还一直需要家人在旁服侍.

事出突然, 他的两个弟弟当时都在外地, 一时之间无法赶回来, 先生是家里老大,  按照我们当地农村的风俗, 由他最终做出决定.

那一晚, 对他来说, 过得比一个世纪都要长, 他好难做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抉择.

最终, 他决定放弃手术, 把公公拉回家, 一家人守护在他身旁, 直到他离去.

而后, 每当聊起这个决定, 身边的亲友都会各执已见:

有的说: 这是最好的决定, 家里困难, 东拼西凑一大笔费用来夺取那2%的奇迹, 得到的也是植物人, 人活着受罪, 家里人每天护理也是头疼呀!

有的说: 即使只有2%的机会, 也要尝试做手术看一看.

还有的说:即使成为植物人, 至少人还活着, 还可以呼吸, 这样总比掐灭最后一点生存希望来得好.

......

农村里的各种七嘴八舌, 一时之间让先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自责:

年仅30多岁的他, 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死亡, 更不知怎样去更好地面对和处理有关死亡的一切.

昨儿和先生深夜聊天, 我问他: 

"假如你的母亲只能活三天, 你是想让她在医院全身插满管子, 接受她在无意义生命延续的抢救中离开,  还是把她带回家, 做点她想做的事儿, 见一下她想见的人, 在家人的守护下, 让她安详的离去? "

先生思考了许久说:

 "曾经父亲的离开很突然, 一时之间不知道怎样处理, 但是我想现在可能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在母亲清醒的时候: 告诉她实情, 尊重她的意愿, 让她自己做出选择吧."

我很欣慰于先生经过父亲离世所获得的成长, 他的思考也对我有颇多的触动.

马东曾说:

“我们不敢聊死亡,因为都逃不开我们祖先的文化基因留给我们的束缚。

但我们有必要思考生死,而思考的结果是不重要的,因为思考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

是呀! 我问自己:

假如我的母亲还可以活3天, 我会怎么做?

我翻阅着先生曾阅读过的这本书, <最好的告别>,  想从中得到一些答案, 思考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 从而更好地活着.


1. 接受衰老, 给予能力范围内的保障

医学再怎么进步, 也无法阻止我们走向衰老. 

当我们长大了, 父母也就老了, 他们看着年轻时自己的照片, 回忆起曾经的风华正茂, 感叹现在日益曾多的皱纹的白发, 皮肤干燥、嗅觉退化、夜间视力变差、容易疲劳、开始掉牙等待.

我们在而立之年的忙碌中, 好像看到父母可以从容地面对衰老, 殊不知, 面对衰老, 他们内心有着我们想像不到的艰难.

在城市, 很多老年人有养老金和医保的保障, 每年也会做体检, 有些条件好的, 还买了商业保险, 他们对面对年老做了比较充足的准备. 

而在农村, 或者稍贫困地区, 大部分老人是基本没有什么保障, 他们一生种地为生, 养育子女成人成家后也没有什么积蓄, 面对养老, 好像更多的指望来自于子女, 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

庆幸的是, 我家先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他给母亲买了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 虽然远比不上城市的社保高, 但也足够给予老人一个安心.

我的婆婆也算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 自从公公不幸离开后, 不用我们催促, 每年也会自己去体检, 保持自身健康的同时, 总想着少给子女带来烦忧.

她做事情干净利落, 帮小弟带孩子,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 种一些自个儿爱吃的菜, 空闲的时刻, 找村里几个好朋友搓搓麻将聊聊天, 日子过得简单, 但还算知足.

《最好的告别》书中有讲到菲力克斯的经历:

60多岁中风,79岁心脏停博, 但都恢复了过来, 直到80多岁退休.

他为了很好地照顾记忆力严重衰退, 因病失明的妻子, 他采取了所有能采取的措施,比如把常规体检纳入生活, 每年看两次牙医,每周骑3次健身脚踏车等等.

面对衰老, 他在观念上做准备,在实践中学适应, 让衰老的曲线尽量平缓,而不是“飞流直下”。

我很佩服他的行动力, 作为一个80多岁的老人, 为未来未雨绸缪,并做出必要的改变来减缓身体机能的衰退,会让老年生活更有质量。

父母也会怕衰老, 但是他们自己或者子女能够做一些措施来保持他们身体机能稳定, 生活有质量, 以及对衰老面临的问题带来保障是多么的重要. 

2. 保持健康之外, 也要滋养心灵

书中讲到, 年迈的老人都畏惧去养老院,他们惧怕的,不是我们想象的缺乏亲人陪伴或者照顾不周,而是养老院的“三大瘟疫”:倦怠感、孤独感、无助感。

纵观事实, 我们送老人去养老院一般是他膝下无子女才会这样做, 很多老人也是谈养老院色变.

现实是, 很多老人即使在家, 随着身边朋友一个个离开, 也会时常有着孤独感和无助感.

《最好的告别》一书中,托马斯医生有个很好的创意:

他把2条狗、4只猫、100只鸟带到了大通疗养院,居住其中的老人,都要分担照顾动物的任务。

效果很快显现,养老院的“居民们”苏醒了,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几乎不说话的人开始交流了。

以前孤僻、不走动的人,开始造访护士站:“我带狗出去散个步”;

所有的鸟都被收养并起了好听的名字,人们的眼中重新有了光亮。

同等条件下,疗养院的死亡率下降了15%,因为“人对活着的理由的根本需求”发生了改变,重新获得了积极的生命感。

今年我的母亲确诊了梅杰综合症, 她说话有些困难, 内心不免有些焦虑和抑郁, 目前在吃药治疗.她不愿外出, 总觉得口齿有点不清, 会让别人笑话, 我常常劝慰她多出去和邻里聊聊天, 这样有利于她恢复, 也去散散步锻炼身体.

她愿意待在孩子家里, 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就会常回家陪她.

但我更希望: 母亲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种花, 跳舞, 或者学门老人乐器, 丰富自己的生活, 滋养自己的心灵.

人近黄昏时,所需的不仅仅是医药,如何维持生命品质显得更加重要.

3. 尊重母亲对生命的自主权

现今, 我们常听到"ICU"事件, 某老人因脑梗做了开颅手术, 之后需24小时依靠机械才能维持生命,家人将他放在ICU四年,花费了巨额的治疗费,医生都感叹“出不去也走不了”。

一个人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物品, 浑身插满管子, 只为"活着".

这些事件戳中了我们内心的隐痛:

逐渐年迈的人,该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终点?

面对公公当初脑溢血的离世, 我的先生受到了周围人的一些道德谴责, 但是现在他释然了:

也许当初是最好的选择, 一是父亲是一个朋友很多, 喜欢到处溜达的人, 他肯定不想自己成为一个植物人并苟延残踹的活着, 二是我们农村的家庭无法支撑起巨额的治疗费, 三是他更不想母亲天天给父亲端屎端尿喂饭洗澡而度过年老的余生.

我很赞同先生的想法. 

《最好的告别》一书中,有一位私人钢琴老师佩格,罹患恶性肉瘤,度过地狱般的放化疗,佩格又恢复了授课。

一年半后,肿瘤复发,她再次化疗,  佩格病情恶化,大小便失禁,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她害怕会失去更多对身体的控制而遭受屈辱,害怕无法离开医院,浑身插管躺在ICU……

佩格选择“善终服务”,她回到家中,在服务人员的帮助下,设置活动病床,每隔2小时打镇痛针,服用药物, 并继续授课.

最后2周,学生们在她家,举行了两场音乐会,她愉快地跟他们道别, 平静地离去.

佩格知晓如何安顿好自己,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离开, 值得敬佩.

这也让我萌生了想和母亲来一次深度沟通有关死亡的想法:

去了解母亲的想法, 尊重她的意愿,而不是“越俎代庖”, 尽管可能其他姐妹不赞同母亲的选择, 但至少我努力过, 也期待他们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生命有限,医学也非无涯,不管是想不惜一切代价坚持,还是适时的放手离去,只要能真实地尊重自己的愿望,都值得被赞赏,理解,和支持。

米兰·昆德拉曾说过: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如何面对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习的课题, 并且这个学习之路会很长。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究竟是拉长生命的长度还是提高生命的质量,见仁见智。

希望在那个时刻到来前,我们都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做好准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