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老师的,对上课学生乱发言,是非常反感的。
这不,这节课就遇见了一直执着要发言的豪。
语文课上,豪一直很积极,还像小学生一样喊着:老师,叫我吧!老师,叫我吧!
我皱了皱眉,看了他一眼,说:这个问题大家再想想,我先给大家讲讲纪律!——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讲究规矩,不举手乱发言,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是不是?教室里只能有一个声音,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在说的时候,都要学会倾听……
我在讲的时候,豪一直盯着我看。
他知道,纪律是专门强调给他的。
之后,他还是举着手,在我眼前晃。不过,没有再喊:叫我吧,叫我吧!
提问了三个学生之后,豪还举着手,我终于叫到豪的名字。
他兴奋地站起来,说过了自己的答案,虽然答案与前面学生的回答很相似,我还是表扬了他:豪同学这次举手发言,很有秩序,说的虽然与之前同学说的很接近,但有自己的表达,说明他在认真思考……
豪听了我的话,笑着低下了头。
接下来的问题,他更积极了,手一直举着,似乎这节课,如果不让他回答,他就永远不放下。
课间,我让学生做练习题。轻轻走到豪的身边,低下身,俯在他耳边说:你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很欣赏,不过,每节课提问的次数不多,总不能都让你说,是不是?
他点点头。
以后,只要你举手,我就知道你在思考,至于叫不叫你,请你理解老师,想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别的同学。
他又点点头。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果然,接下来的课堂,他仍旧高高地举着手,没有叫到的时候,只是低头轻声叹口气,然后,还接着举手。
二
下课,我把豪的表现说给别的老师听,好几位老师都表示很惊讶:
什么?豪还举手回答问题?之前,他可是班里的刺头。
上学期,有老师告到班主任那里,说他上课根本不举手,想说就说,严重影响班级纪律,还顶撞老师,班主任把他的桌子都搬到了办公室,说,你得给老师道歉,不然,不让搬回教室!
执拗的他,居然一连三天都只是站在教室上课,就是不给老师道歉。
你怎么能让他懂规矩呢?还是你有办法!
我也在思考:我是用什么办法让曾是“刺头”的学生懂规矩、守纪律了呢?
三
这学期,我新接的这个班级,对这一班学生完全不了解,这是劣势,但在我看来,却是优势。
正因为不了解,在我心中,学生就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对某些学生的不良标签。至少在我心里,每个学生都是新学生,都是一样对待的。
我没有以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来对待豪,只是在强调纪律,引导举手发言的做法,即使他一再举手,仍旧让他等待。
这是一种“正面管教”的做法。
所谓正面管教,就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强调纪律就是一种不含敌意的、和善的坚决态度,是对所有学生要求,并非个别化要求,学生能感觉到其中的教育力量。
私下的俯身交流,而不是在公众面前的耳提面命,让他感觉到了尊重,一种在他看来,有别于之前老师们的命令、斥责式的教育方式,他会认可并接受的。
心理学中有一条被称为“黄金交往法则”的话,即:
你想让别人如何对你,你就如何对别人。
我想:师生之间的交往,也适用于这条法则。
我们把学生都看作小恶魔,我们就生活在地狱中,看谁都不顺眼。
我们把学生都当作小天使,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引导学生向着好的方面,肯定他正确的言行,就会强化这种言行,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就会形成“我是好学生”的观念。
在学生心中,老师是一种权威,而来自老师的“权威期待”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孩子会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们看到学生的优点,他的优点就会放大,就会被强化,慢慢就会相信自己是有优点的人。
我们教什么样的学生,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中的人,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引领、去教导,而老师的眼光和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是正面还是负面,却决定了你面前的学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
作家长的,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谁决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