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题选择题材
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能够说明主题、突出主题的题材。与主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应坚决舍去。这是选材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如果用一个材料,主题已经表现清楚了,就不要再用同类型的材料。
例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这篇通讯反映李月华以白求恩为榜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要表现这个主题,究竟要选用什么题材呢?李月华当医生十六年来为病人治病防病的事例,不知有多少,作者并没有兼收并蓄、面面俱到地把它罗列出来,而是紧紧围绕主题去选择题材,根据主题需要,着重选用了能突出表现李月华“舍己为人”的三个事例:(1)李月华给自己三个月的孩子停奶喂粥,而用自己的奶水哺育赵二嫂的小金叶;(2)产后五天,为抢救病人的孩子雪夜出诊;(3)在持续高温达四十一度的情况下,坚持为病人邓彩霞做胎盘剥离手术,以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三件事集中地表现了李月华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去维护病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精神。原稿中,李月华在出诊归途中抢救有癫痫病跌倒在水沟里的病人和落水的小女孩等几件事则删掉了。因为这些事例只表现了李月华“为人”,而没有表现她“舍己”的精神,没有上面三个例子有说服力。这样选择题材,就把李月华从为人民做好事的基础上,提高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度,突出地表现了主题,读起来更加生动感人。
围绕主题选择题材的原则很重要。在写作过程中,要舍得“割爱”,一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毫不可惜地舍去。如果把收集到的材料,不管与主题有无关系,统统收罗到文章中去,文章的主题就会被一大堆材料所淹没,主题就不突出。这是我们选材时必须注意的。
选择有典型性的题材
共性,总是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的,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个别的、特殊的事实表现出来的,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能最深刻、最完整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在可以表现主题的许多材料中,要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富于特征、最深刻、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典型题材。题材越典型,就越能充分地表现主题。魏巍说:“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最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运用典型事例时要注意跟概括事例相结合。典型事例是“点”上的材料,概括事例是“面”上的材料,要使“点”、“面”结合,才能做到既全面,又有重点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思想。在选材上做到点面结合,在写法上就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疏密相间;概括事例,概括简略地叙述;典型事例,重点详细地描写。
例如《大路歌》(《献给发光的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选择、组织题材上,就做到了取材合理,详略得当,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既写了社会大力支持的“面”,又写了老莫、老季、城建老工人这些“点”,老季临危不乱、驾车过桥的经过,写得比较详细,有气氛烘托、心里活动,也有动作描写和群众场面。因为老莫作为工人的代表,是本文的主人公,应该详细写,通过刻画他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平板车过高压线区这部分的内容写得比较概括,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对许多动人的事例作了歌颂性的叙述。与上文相比,这叫虚写。如果次要部分落笔过多,就会喧宾夺主,偏离主题。在处理题材时,恰当运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疏密相间,生动活泼,主题突出。
大家都在看
这儿是文学与历史爱好者的聚集地。这有小说和散文,还有诗词,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起来,一起读书养性,方可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