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产品的随想

      准备日更,但是脑子里面乱哄哄的,大脑拥堵。 我尝试着抛开手机,让身体静下来,心慢慢也静下来。奇迹发生了。阻塞的思路慢慢活跃。

      我似有所悟。 原来,这一天的我忙忙碌,稍有闲暇,便拿起手机用碎片化的信息填补。放下手机,电脑这些信息传播工具,让自己静下来,静而生慧。这个时候才可能文思泉涌,有奇思妙想,有深刻和理性。而身体忙起来,容易忘记烦恼,转移注意力。一个人的身体和大脑能同时高速运转起来的时间很少。这是均衡法则,遵循能量守恒。

    社交工具越发达,人与人的距离就会越疏远;知识越唾手可得,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越差。

    对两句话深表赞成。社交工具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拉进,心理距离却远了。信息爆炸,人不需要过多思考,一个搜索引擎,一切皆有现成答案。

    而这两类变化,归根结底还是科技进步带来信息交流工具的智能化。既然是智能化,肯定要代替人的部分智力活动。于是,根植于动物本能的惰性逐渐占据上风。屈服于惰性的人,便不再愿意多思考问题,越来越多依赖于智能化的信息交流工具,而不再动脑。

    观察人类社会会发现,不仅脑力劳动被智能产品取代,体力劳动被机器逐渐取代更早,从工业革命就开始了。高度智能化的发展,是不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优胜劣汰呢?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遵循自然法则,屈服于惰性懦弱,不愿意改变的生物逐渐被无情淘汰。

今天,人若不能及时适应智能化的时代,也一样被淘汰。

如,我身边很多这样的中老年人,忙着刷抖音,快手,看别人插科打诨,蹦蹦跳跳,自己却疏于与身边人沟通,懒于锻炼。有些人娱乐和购物APP用的很顺溜,结果连什么是浏览器都不知道,进入一个学习网站还需要别人帮忙。

所以,智能化是一场考验,不能放任自己的惰性,欲望,懒散。有万物皆为我用的思想,把智能化的东西当成工具,辅助生活,辅助思考,不要被高科技绑架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