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散文《观自在》系列138
·画外
边喝咖啡边欣赏一幅油画。画外,我突然意识到某些艺术的区别并不在于技法。可以肯定的是,所有油画的基础教育都是从石膏模型开始的,而中国画的启蒙则来源于大自然。
从西洋油画联想到中国画,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的渗透交融。世界美术史总是由一个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组构而成的,这种组构从来不是静态的、物理空间的拼接,而是相互的、化学反应式的动态渗透。
中国画的总是和格调、美、诗意相关,这是中国画的魅力。一种画风的形式,是画家气质、性格、学识、修养的综合体呈现,作品风格最能表达画家内心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中国画是养心的,博大精深,一落笔,画家的综合修养立现。可以说,中国画也是岁月的艺术,更向往顺其自然的禅意禅味。
顺其自然在中国画的艺术层面上,呈现的是寻求生命平衡的境界,是万物生态原始规律的和谐之美。更简单的说法,顺其自然就是不强求、不逼迫,是一种文化自信,一份超尘脱俗。
以禅意入画,是中国绘画所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直指画家本心的简约思想和卓尔不群的禅意之风骨哲理,其写韵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洒脱。
历史无声而岁月有痕。一个画家的成就和风貌的形成,必然是与其本人的交游和学识经历息息相关的。对于创作而言,画中存有风骨,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直接反映着画家境界的高下。因为不管是大美、大思想、大气度、大境界,都需要一种根性的本质把握,那就是对传统文化和人类文化的整体把握。如何在当下浮躁的文化生活中回归到一种传统文人的笔情墨趣,重拾传统文人之风雅,实在是一道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任何画家创作,都绕不开并以此为追求的“精神指向、格调、技法”三个方面。技法仅仅是基础,而“格调、精神指向”才是画家品格、学识、秉性等综合素养在画面上的全面体现。
其实,中国画最耐人寻味的精神内涵,是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大彻大悟,是领略了峰回路转之后的身心空灵。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一种安详恬淡的心态,一种处变不惊的风范。画外,艺术依赖于人与事物之间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