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聆听培训感悟

      今晚7点开始坐在电脑前听孟红梅老师的讲座“真正的师者,用‘内修’做育人的事业”。师者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韩愈在《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里孟老师提出了三个牢记:始终牢记“我是谁”;始终牢记“为了谁”;始终牢记“我拿什么奉献”。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能这样自问、反思,我想我们不会停下提高修炼自己的脚步。

    作为一名真正的师者,首先要“内修”,“内”是指自己的内在,怎样提升自己的内在去更好的教育学生,是我们要时常想着念着的。“育人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教育首先是教师的一场自我修行。一个教师的修养决定了其教育境界的高下。孟老师列举出来自己心目中的三位师者。第一位是陶行知,我自不必多说,“万世师表”他当之无愧。他的教育情怀“教育为公,以打天下为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人热泪盈眶,他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二位是于漪老师,看到于漪老师的名字。我马上想到的是她的“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教育明名言。于漪是一位大先生,是“人民教育家”。我们应该学习她对教育事业热爱的精神,学习她对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的精神。第三位是武凤霞老师,孟老师更多的是从武凤霞老师的成长经历中讲的,武凤霞老师那种遇到挫折不退缩不服输的劲头,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学习。武凤霞老师的成长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是她身上却看不到一丝颓废的影子,相反她身上洋溢的是对生活饱满的热情和对教育的热爱。陶行知大先生和于漪大先生对我们来说可能是遥不可及的神,而武凤霞老师相对来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无限接近的那颗星。我们从她身上可以学到无论起点再低,只要永不服输,终可迎来光明。

      “朝着一棵树的方向修为自己”孟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对文学的热爱到对专业的研究,坚持下来,让自己变的更专业就是最大的良心。每次培训中读书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孟老师坚持做一个读书人。读书的好处我不再赘述。对青年教师来说“研课、磨课、赛课、反思”是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怎样进行,靠读书,靠学习,靠行动,靠研究。

    简短的笔记加感悟,远远不能表现出讲座内容的精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要去实现真正的教育就要做一个真正的师者,内修应该是师者终生的课题。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者,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  毕淑敏《生命的三间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