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 读书笔记pdf

艾略特·阿伦森,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科学研究之外,他还热心于心理学的教学和科普工作,是美国心理协会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研究、教学和写作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

关于本书

《社会性动物》是阿伦森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作者并非机械地罗列知识点,而是结合了大量真实案例,讨论了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偏见等现实问题,体现了一位科学大师的人文情怀。

读了这本书,你不仅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还能感受到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汇点的独特魅力。

核心内容

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四个观点:1.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2. 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3. 许多时候态度不是行为的原因,而是对于行为的事后解释;4. 如果想要拉近和一个人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可能是让他帮你的忙。

一、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把这种影响全部扔掉,一个人不再和别人发生任何互动,那么这个人其实已经算不上是人类了。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情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对于我们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案例】

津巴多监狱实验。两组学生,一组扮演监狱的犯人,另一组扮演监狱的看守。仅仅六天之后就展现出了人性里最阴暗、最丑恶的一面,看守虐待犯人,犯人竭尽所能讨好看守。

如果身边的人都给出了错误的回答,那么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隐藏自己的想法,附和其他人的错误答案。这就是“阿伦森第一定律”:做出疯狂举动的人未必疯狂。

二、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

人类其实是“认知吝啬者”:因为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我们并不会理性分析全部信息,再做出最优的判断,而是会找捷径,依赖于直觉偏见,做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决策。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倾向于维护现有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偏见。

【案例1】

“证实偏差”:当我们持有某种信念时,就会主动寻找那些支持我们信念的证据,而忽视那些与我们的信念相违背的证据。

【案例2】

“事后聪明偏差”:如果知道了一件事的结果,我们经常会误认为,自己之前已经预测到了这样的结果。

人类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并不会理性分析全部信息,而是会找捷径,依赖于直觉偏见,做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决策。这种倾向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

三、态度可能不是行为的原因,而是对于行为的事后解释

在一些情况下,态度和行为之间其实没什么关系。在一些时候,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甚至是反过来的:我们首先做出了某种行为,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认为自己的是合乎逻辑的、合理的,是反映了我们的态度的。

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比如矛盾的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进入这种状态。这种认知失调让我们感到不愉快,于是我们就会有意化解这种冲突的状态。

【案例】

以吸烟为例,一位烟民如果看到一篇医学报道说吸烟会导致癌症,那么“我吸烟”和“吸烟导致癌症”这两种认知就会失调。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是戒烟,将“我吸烟”的认知变为“我不吸烟”,这样冲突就化解掉了。但是,戒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法戒烟,烟民就可能使用别的办法,比如寻找“吸烟与癌症无关”的证据。

四、拉近人际关系的最好办法,可能是让对方帮你的忙

刻意对对方好的做法,未必总能奏效,有时甚至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虽然我们都喜欢别人对自己好,但是如果一个人刻意去这么做,我们可能会怀疑对方隐藏了什么动机,或者有什么附加条件,于是就会提高警惕性。

要发展跟对方的关系,与其刻意讨好对方,不如换个思路,请对方帮你个忙。帮完你之后,你们的关系反而会拉近许多。

这是因为,就像前面我们讲过的,态度很多时候是对行为的事后解释。如果对方帮了你个忙,那么对方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我为什么要帮他呢?因为他是个很好的人!”他会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你是一个值得被帮助的人,也值得交往。

金句:

1. 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把这种影响全部扔掉,一个人不再和别人发生任何互动,那么这个人其实已经算不上是人类了。

2. 做出疯狂举动的人未必疯狂。

3. 人类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并不会理性分析全部信息,而是会找捷径,依赖于直觉偏见,做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决策。

4. 认知失调是一种本能反应,它反映了人们的不理性,不过也可以利用它来实现一些积极的目标。

在线听书, 点击》》 《社会性动物》 语音版电子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会性动物》 关于作者艾略特·阿伦森,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科学研究之外,他还热心于心理学的教学和科普工...
    地球心阅读 474评论 0 0
  • 宛妤60年代出生于一个偏远乡村,是家里的老大,因为家庭贫困,弟妹众多,所以早早辍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 到了十几岁...
    善护念之合一阅读 534评论 4 3
  • 桃花林里眯醉了我的眼在这一个温暖春天拐角深处终于觅见 你清冷的模样你高贵的灵魂是那冰雪中绽放的雪莲占居我所有心间 ...
    知秋茶馆阅读 582评论 22 25
  • #暮鼓唤回苦海梦迷人# 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大意】 一个喜欢夸耀自己名声的人,...
    一只戈壁的人阅读 326评论 0 0
  • 那是一个知了叫个不停的下午,天上的太阳虽然已经跑到了村子的西边,却还是像个大火球一样把大人小孩都堵在了房子里,路上...
    迷蝴庄生阅读 579评论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