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大学同学毕业后回家乡做了一名小学美术老师,一日我在朋友圈看到她发的学生的画,甚是喜欢。想起之前有次在地铁中,恰逢某个儿童绘画比赛的展览,流连忘返。我是格外喜欢孩子的画的,他们总能画出最快乐的色彩,而我心中却不免有些悲伤,不知他们中的几人,能够把这一份特有的天赋带到长大的时光中去。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便发现我在绘画上的兴趣,于是在我小学时便从儿童画的兴趣班上到国画书法的兴趣班。国画意境的高远和技巧的难以把控曾经让年幼的我一度丧失了对绘画的热情,兴趣班的各种比赛也让我渐渐地迷失了最初喜爱画画的方向,好像绘画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照着老师的方法按部就班,按照评委的口味去赢得一张又一张奖状,我很难说那时候我喜欢的是绘画还是被奖励的快感。紧接着初中的课业也让我不得不把心思更多地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去,初中三年除了美术课,我没有再接触过绘画。
真正让我发自内心喜欢上绘画的,是初中毕业后的暑假,请妈妈送我去学习素描。一直到现在我依然很喜欢素描,用一种最纯粹的方式记录这个世界在我眼中的光影魔术。那时候的我,能够一整个下午呆在画室里,在铅笔和纸的摩擦中等来太阳下山。我想我本质中依然是个极度内向的人,比起和伙伴们热闹地玩耍,有时反而更喜欢安静地一个人。这大概是我发自内心喜欢上绘画的原因,我发现了一个只有我一个人的安静的世界。
经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暑假,迎来了高中更加繁重的课业,我又再次丢下了画笔。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在文理分科时还有另一条选择,艺术生--这一类学生,将同时参加美术高考和普通高考,分数相加择优录取,全国仅有部分大学的设计类专业和专业美院招收此类学生。于是在我高一的时候,我鼓起勇气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做了一个决定。
高中三年是很辛苦的,要兼顾学校的课业,每天晚上去画室练习,回到家再继续做学校的作业。但是那时候的我却认为自己比大部分学校里的学生要快乐。
后来经历了并不顺利的美术高考和还算顺利的普通高考后,我的分数刚刚够把我送来了上海。
当时的我和大部分大学生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念的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只知道在那么多的专业里,好像只有这个能够让我继续画画。
大学四年其实并不让人满意,如老师们口中说的,这所理工味十足的学校,仿佛是文化艺术的沙漠。除了学校给予的资源极少,设计类的教学体系也并不完善,也碰到过很多不负责任的老师。可能大家很难相信我们大学四年,连一本专业教科书都没有,全靠老师的ppt上课,有些老师在开学的几堂课准备ppt后,后面大半个学期靠口头吹牛度过。当然也有很多依然保持着对设计的纯粹热爱的老师,是他们,让我们认识了设计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渐渐培养起我们对设计的热爱与坚持。
后来我开始自学一些更实用的技能,毕竟光有理想和热情,是很难在踏出校园后存活的。这一段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有详述--一个设计新手的互联网圈探索之路
毕业后很多人出国了,很多人转行了。曾经有个在班里设计作业常常被标榜为规范的女同学,却说她不想再做设计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怀抱热爱进入这个专业,却慢慢丢掉了对它的坚持。
而我现在依然把绘画当作放松自己的兴趣,并热爱着我的设计工作。
那天有个用户问我,她很喜欢美术和设计,但是不是设计专业身边也没有做设计的人,让我给她一些建议。
后来我想,也许所有的技巧,所有的方法都是次要的,那些是你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的。最重要和最困难的,是永远保持对它的热情,即使现实有时候会给你一捧冷水,即使你发现这一行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理想主义,也要紧紧的把它窝在手心里啊。
那天看到简叔在给大家的一张明信片上写到:
曾经在光芒里穿行的少男少女,他们都在渐渐降落。幸运的是当整个世界暗下来的时候,他们会摊开手掌对你说:“你看,这里有一团我努力抓住的小小光芒。”
对所有曾经我们热爱过的东西,愿年华逝去,它们依然在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