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0年,仅剩最后的10多天了。
作为职场人,回想2019年的关键词,“裁员”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一现象,在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尤为明显:
甲骨文中国,首当其冲,裁员涉及900人,半数以上为研发人员;
2019年伊始,美团出于降低成本,被爆裁员千人;
2019年2月,滴滴紧随其后,整体裁员比例占全员的15%,涉及2000多人;
连“不会开除一个兄弟”的京东,也于今年宣布将末位淘汰10%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
......
裁员风越刮越狠,大小公司的职场人士都战战兢兢。
实际上, 裁员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并不为人力所控,有些企业虽然不愿,但实在无法负担起严重的人力成本,只好如此。
面对裁员,职场中的我们,能做得不多,基本处于只能接受的状态,
但在裁员前,如何成为领导最不想淘汰的那一位,却是职场人士必修课。
这里有4点职场生存法则,让你远离裁员危机。
一、不给别人的工作添麻烦
职场中,我们最怕什么?
别人给我们添麻烦。
反过来说,职场中最讨喜的工作原则之一,即不给别人的工作添麻烦。
职场中常见的麻烦有3种:
一是该你做的工作没做,临时丢给别人处理;
二是自身工作没做好,需要团队同事辅助修改和返工;
三是个人工作未能按时完成,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
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是一切的基础,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最先做的是,你以相同的态度对待别人。
成就领导和同事,才能成就自己!
二、多提建议,少提意见
之前有一调查,说职场中你最讨厌与哪种人合作?
有80%的人选择了,只能提出意见,让他做却没有丝毫想法的人。
你看,那些只能说“这不行,那不行”的职场人,多么不找人待见。
提出反对意见,只是找到更好解决方案的辅助思考工具,如果你实在想提,有两种方式,一是无方案时,以请教的方式,看看别人是不是有特殊原因;二是带着你的解决方案。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董事长办公室门上,贴上了一张纸条:
“遇到事情先想好三个方案再敲门”!
要知道,意见并不值钱,让你值钱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时各抒己见,执行时“盲目服从”
职场中,有一个怪象:
当开会集体讨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参会者基本上不发言,没有任何想表达的欲望;但凡敲定方案执行时,私下里各种声音开始连绵不断,尤其过程中还遭到困难时,“我就说这样做不行吧”、“不知道领导怎么想的?这压根没效果啊?”、“搞不懂,搞不懂,领导说啥就是啥呗”诸如之类的话,一副早已洞悉一切的模样。
该说不说,该做不做,这个样子真是很愁人!
一位优秀的职场人士,就应明白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有各种想法,为什么讨论时不提出来呢?
即便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抱怨、吐槽没有用的,紧要的是,你有没有思考过,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行,是不是能跟领导商量下,征求下他的意见,把问题解决了再说。
工作为的不是领导和公司,是你的简历!
最怕你什么都不会,还总是安慰自己,我早都知道!
四、时刻保持自己对工作的职业性
最好的学习状态,不是刻意的抱着书啃,而是养成一种自然的应激反应。
就如同张国荣在拍《霸王别姬》时,为了演好虞姬这个角色,连去食堂吃饭,都迈着台步。
优秀的职场人,就需要有同他一样“不疯魔、不成活”的状态。
假如你是设计师,看到地铁、公交站台、各类互联网平台上出街的那些平面广告,要去思考画面传递的核心是什么,文字和画面的版式是如何配合的,你做的话会怎么执行;
假如你是活动策划,逛街时,看到有人群聚集的活动,就要想想,是什么触发了这么多人围观,活动背后的诉求是什么,都用了哪些方式去达成诉求;如果是很少人参与的活动,也可以想想,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参与,做些什么能改变这一现状。
随时随地犯点职业病,是提升你职业专业化的方式。
裁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裁员后丧失了再次获得工作的能力。
做好以上4点,不能说保证你不被裁员,但至少在裁员后,依然拥有选择。
拥有选择,便拥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