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复盘】22-2写给努力却学不好的人,给大脑注入知识晶体

【学习复盘】

一、导语

努力学习又不懂学习的人的悲哀: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一说都看过,只好感叹,我靠,你讲得真好

二、一个概念:

1.知识晶体(没有具体定义)

若知识点之间能够像晶体一样,形成稳定的架构,只是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整合知识)。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整体化、形象化呈现)。

例子:石墨与钻石都是碳原子组成,但由于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晶体结构,因此钻石成了自然界最硬的物质——钻石的硬度,来源于他的结构。

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你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

2.4种知识结构

一是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例子:书的目录、目标管理的SMART法则、“金贵十分恋”口诀等

二是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例子:金字塔结构、四分法、重要—紧急四象限等

三是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例子:工作流程图、求职逻辑图等

四是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例子:柱状图、增长曲线等

三、一个技术:如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1.大量看模型

2.自己尝试模仿(尝试画写一遍,对比区别,查找差距)

3.强迫自己写本书(写书—列出问题—编写目录—搭好知识结构—装进知识)

阳志平:“不断问自己,书的体系是什么,有哪些打动读者的地方?”

【今日回顾】

1.提取不出来知识量的原因:没有形成知识晶体

2.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3.常见的知识结构:树状结构、关联结构、序列关系、数据结构

4.提高知识提取能力的做法:大量看模型、自己尝试模仿、强迫自己写本书

【每日践行】

1.没有认识擅长做知识结构的高手

2.《金字塔原理》里面提到的金字塔原则,用一句话说,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这个原则体现了树状结构,也体现了关联结构。

3.把散装知识转为晶体的做法:一是树立目标导向,确定知识应用目标、方向,以输出倒逼输入,让自己有的放矢;二是构建知识结构,通过借鉴现有框架等方式,确立输出(如文章等)的逻辑框架;三是加强知识整合,把散装的知识分类归档,统筹整合,形成整体化、形象化的表达知识。

【心得体会】

一、强迫自己写本书?

之前看到关于“以输出倒逼输入”的观点时,其实脑子里就闪过这个念头,但是很快就被“写本书”吓到了,其实换个思维,写个文章还是可以的。现在愈发喜欢在判断材料是第几手知识后进行剖析分解,看文章的结构、观点、论据等,可能有些无聊。可真正到自己写文章的时候才发现,那些起承转合、前后照应的文字可不是侃大山就能讲出来的,都是知识晶体的体现。所以,我觉得每天都应该问自己一句,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写篇文章\本书?

二、注重知识结构的模板分析

4种知识结构其实都是很常见的,日常的专题调研、情况报告甚至微信公众号上也经常会看到,但是扪心自问,看到爽了就等于理解知识结构了吗?其实不然,尤其是对于第一、二手的知识,要耐得住煎熬来慢慢分析其结构成分,学习文章逻辑,不要精神上得到了预约,就把真正的知识给漏了,那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