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追求完美,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没钱的时候想变有钱,有钱后你说现在没有以前快乐了,总是在挑剔。
朋友R,生活在小县城里,本就就不富裕,再加上爸妈离婚生活费几乎很少,多的时候一个月800,少的时候一个月600,但对于买衣服和鞋还是从来不吝啬的,经常买一些aj之类的,虽然大部分人都觉得aj不贵,但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真的很贵。
我和她认识的时候是在大学第一天,她在我下铺,也是因为我两都是从农村来的就比较聊得来,当时我们俩都不化妆,也就不怎么买化妆品。所以在化妆品这块我还算节省。
相处的时间长了,她就经常让我看她选的衣服,问我买哪个好,我看了款式再看价钱,觉得她真的是对于自己很舍得。
我当时以为她就是看看并不会买,因为我每个月生活费比她多四五百,对于这些贵衣服根本不敢看,生怕这个月大方的买了,剩余时间就得吃土。
R基本每个月都很少的生活费,每次看的衣服和鞋都超过了,自己的生活费。
她也挺聪明,当然不会全款付,每次都是用花呗,每个月一到九号就还300,次次都是。花呗欠了一屁股债了,总是不知道克制自己。
我尽力在她每次下单前提醒她一下,跟她聊我对这些自己经济范围外的用品看法。然而丝毫没用。
我觉得虽然说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但啥事都得有个度。
按自己的经济情况,买可以替代的小众品牌,会过得比较宽裕,现在这样九号过后就不敢怎么吃饭了,节省,然后开始了拿着500块钱过完剩下的这一个月。
农村的孩子就得按自己的家庭情况来活,爸妈收入微薄供你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因为不节制向父母再度要钱还花呗。
节省 ,似乎成了当代大学生最不喜欢的一个词,临走前父母的叮嘱,时常被上大学的孩子当成耳旁风或者是个笑话,有的学生和舍友说“我妈好讨厌,每次都让我节省,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这么穷,”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或许平行时间里你的父母可能还在为你下个学期的学费奔波在职场上,或者在下地干活。
倘若你真的不想节省,那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花钱,不要超过预支。更不要在一个月没结束,就死皮赖脸问父母要钱,说你这个月有急事把生活费都花完了,下个月不会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