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次犯傻经历:感性、贪婪与懒惰,是我们必须戒掉的“瘾”

在北京本地今日头条的“10大热议”中,第一条是关于一个民宿老板被骗的故事。

老板和朋友突然很想做民宿,一开始选择了西藏,后来觉得大理气候和物价都更好,于是看中一套房子,用140万转让费得到一套民宿,每年要交给房东18万,为了营业装修花了20万。旺季的时候能收入7-8万,淡季的时候仅仅够保洁的费用。

原本打算趁着春节旅游旺季赚钱,但是老板是湖北人,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初一开始不营业了,这样一来经济压力开始大了起来。更加上花高价转让来的民宿居然即将拆迁,而房东和前老板都有所隐瞒,因此他们可能只能获得很小很小的一笔赔偿,顿时觉得一腔汗水付诸东流。

这并不是典型的被骗经历,但结果是,因为对方的隐瞒自己的疏忽,导致每个人都有将近百万的亏损。和他们类似,我也有三次犯傻的经历,有的骗到了不多的钱,有的没能骗到钱,但被骗得多了,我竟然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第一次被骗:别用善意掩饰你的懒惰

我还记得是2009年的事情,那时候我的月薪只有2400元,我却慷慨地给骗子打了1500元。

那时候骗子刚刚开始使用QQ开始诈骗,而我对网络诈骗又知之甚少。当时,我正沉浸在与久未联系的姐姐聊天的兴奋中,嘘寒问暖之后,她忽然问我借钱,说是十分紧急的事情,她现在在派出所,身上没有钱,等她回家后就会马上把钱还给我。

姐姐自是有钱的,所以从来没想过她会不还钱,更没有想过是骗子冒充了她。手上钱并不多,我还是和发小儿借了些钱才凑足了打过去。当时,那个账号不是她本人姓名,我想大概没带钱就不可能带钱包了吧?于是很明显的疑点就这样被自己“合理化”了。

待到用网银打过去以后,我问她是否收到,QQ头像却再也没有亮起来了。我内心突然生出一股不好的感觉,这人人品怎么和姐姐不一样?多方寻找到姐姐的联系方式后,她才和我说她被盗号了,她的好多朋友都收到了骗子的消息,可惜,只有我被骗了。

当时我欲哭无泪,简直撞墙的心情都有了,这真是奇耻大辱啊!1500块,可是我大半个月的工资呢,况且还是借来的,下个月的工资都要填进去了。

我不断自责,如果当初我寻找她的联系方式,当面确认一下呢?况且,一个久未联系的人,不借钱不也是理所当然的么?没有钱不逞能不借钱呢?或者发现可疑的地方,就不要自己骗自己呢?

每一个受骗的人都会恨骗子,但其实内心中更恨的是自己啊,如果当初稍微聪明一点,不卖弄自己的善良,决不自欺欺人,大概就不会被骗了吧。

从此以后,我有一个习惯,凡是借钱的人必须亲自打电话确认,而且必须能对上我和他本人才知道的秘密、信息、事情,否则别想借走一分钱。

第二次被骗:对骗子最好的态度就是骂回去

第二次被骗,是在2016年的时候,虽没有被骗走1分钱,但被骗走了几个小时的时间。

那时候我在一家广告公司里做文案,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他上来便让我猜猜他是谁。凭着对声音的熟悉度,我猜他是我以前的同事周某,他立马欣喜的说,这都被你猜出来了,看来没有忘记我呀!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通话,先是自己最近的状态,再到其他人的情况,然后他突然神秘兮兮的说,他明天坐火车到北京,我们要不要见一面?

我当时沉浸在与好友“重逢”的喜悦中,自然满心欢喜,满口应允。第二天早晨,我特意化了妆换了一身衣服,毕竟想给几年没见的朋友一些好印象。公司的同事们一下子就看出来,还追问我是不是要约会,当然不会,本姑娘还没对象的好嘛!

然而,就在满怀期待的上午,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他说他坐火车把钱包弄丢了,但是今天要去见客户需要一些钱,问我能不能先打一些钱给他,他保证明天就把钱还给我。

由于上次的教训,我很谨慎的问了问,我问借多少,他说1万,我说没有,他说不行5000也行,再不行2000也行,这更加印证了我的怀疑。

原本,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和女生借钱就实在不光彩,更何况我并非他在北京最好的朋友,却偏偏要找我来借钱,再者见客户需要的钱,怎么可能从1万降到2千?

我突然意识到,我上当受骗了,想到我和骗子居然欢快的聊了一个小时,又想到自己居然为骗子特意梳妆打扮,我顿时怒火中烧,开始对他破口大骂,骗子,你这个不要脸的骗子。

骗子发觉自己失败了,一开始还想转圜否认,后来被我骂急了也开始破口大骂,满口不知道哪里方言的普通话暴露无遗,最后在我不断的骂声里,自己就挂断了电话。

原来认为,打电话的人不太容易有骗子,毕竟声线和口音很容易暴露出来,没想到一招“猜猜我是谁”就让被骗者先入为主,若不是当初被骗了1500元,现在恐怕要被骗上1万元!

当我沉浸在喜悦里,完全沉浸在感性的思维里:他是以前的朋友,我应该帮助他,他现在很可怜,我应该帮助他。但感性不能代替理性,再要好的关系,借钱前也得问问为什么借钱,再亲的关系,该打白条打白条,何况这种连亲友都算不上的骗子,更没有义务“借钱”给他们!

无论什么时候,都别让感性压过理性,否则很容易犯傻。

第三次被骗:来自好友的东东也要分辨真伪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可能算不上被骗。2019年元旦的时候,和朋友的女友相谈甚欢,于是“扔了”2800元。

那时候,我特别想成功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减肥,一个是赚钱。而朋友的女友,就是做森米减肥食品的。

我本来是帮朋友搬家,后来在饭桌上,她给我们冲了一大杯酵素饮料,我好奇地开始问东问西。原来,这是直销品牌森米的减肥饮品,有人坚持用森米食品代餐,结果减肥一个月就减掉了14斤,后来很多人体验后都觉得好开始卖产品,就连她本人也是试了以后才开始代理的,她很瘦,但是用完了也瘦了四五斤,如今代理这个已经让她半年净赚了70万。

我开始心动起来,不用动就能减肥,还能连带着赚钱,多好的事情呀!于是,我买了第一阶段为期四周的代餐饮品,原本三千多,她友情价打了八折2800给我的。

对于我这样有基础疾病的人,他们官方群里的二级营养师给出的方案是,早晨只喝一袋奶昔,上午加餐一个不含高糖的水果,中午正常吃但主食要吃粗杂粮,下午喝酸奶吃一些坚果,晚上喝一杯酵素,如果实在饿了就来一袋奶昔。

坚持到第三天,我就开始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睡眠开始变差,脾气有些暴躁,关键是浑身没有力气做不了事情。于是慌乱间,我才上网查询别人的用后体验,发现有很多用森米的姑娘都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有的甚至在地铁站晕倒了。

我本就是学过一些营养学知识的,于是凭借着营养素表,推算自己一天摄入的营养素和能量,发现营养素缺口很大,特别是碳水化合物。

我把我推算的结果发给她,她却用他们是国家二级营养师制定的方案不会有问题的来回应,显然她学过的一些营养知识只是为他们服务。但是我知道完全低糖的饮食带来的后果是皮肤暗哑粗糙,睡眠不好,精神抑郁,甚至会月经不稳,于是只体验了3天,我就停止了这次减肥。

2800打了水漂,体重没有减下来,赚钱也没有赚到,因为贪婪和懒惰,我给自己交了智商税。如果事先能够先计算一下营养素和热量,或者先按照标准流程体验两三天,大概就没有后来的痴心妄想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最好的减肥方法,就是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而不是吃任何减肥食品来以逸待劳。

我们为什么容易被骗?

总结以上三次犯傻的经历,我发现比起骗子高超的心理骗术和经过计算的概率,如何保持理性不被潜意识牵着走很重要。

我们有一种感性,平常很难觉察它的存在,但是在大多时候,它却会为我们决定生活中很多的事情,例如想吃什么,去哪里,看什么都是自然而然地判断,这样我们就给大脑省了很多工作。正如我前两次被骗,我都是被感性先入为主。

而管窥就成了感性的产物,不愿意思考的我们,很容易被眼前的得失蒙住了双眼,而贪婪就像罂粟花一样引诱着我们,懒惰又给了我们自欺欺人和不愿查验的理由,正如第三次一样。但凡多用以往的知识想一想,就会觉得行不通。

感性与管窥,贪婪与懒惰,就像一种“瘾”,在我们的理智思考之前,它们就已经做好了决定。

怎样才不容易被骗?

其实,最容易受骗的往往都是弱势群体或者有强烈需求的群体,比如老人,希望延年益寿,希望老年有保障,希望儿女平安,所以针对老年人的金融诈骗、保健品诈骗就特别多;比如小孩,希望有好吃的零食,希望有好玩的玩具,所以才容易被坏人利用;比如年轻人,希望能赚大钱, 希望工作晋升快,所以才被诈骗犯盯住。

但其实,任何一种需求都需要通过正途来保障,有病了去医院,缺钱了去赚钱,如果被贪婪和懒惰迷惑了双眼,最后只能被骗得身无分文。

理性看待欲望,用正确的方式实现欲望,用大量知识来辨识骗术,我们才不那么容易被骗。永远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欲望的实现都是需要代价的,不同的实现方式往往有不同的代价,但一定不要选最容易的那一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