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资源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为什么人害怕有稀缺心态?
稀缺,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想拥有的时间太少,常常被扑面而来的工作,措不及手,想要去做的事情太多,当然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超支过度消费,经常感觉手头拮据,有永远都还不完的账单,这就是稀缺心态的典型。
当我们面临还房贷,还各种信用卡,忙于日常的开销,还是社交稀缺,人际交往纽带缺乏的一种表现形式,节食的人面对饥饿的挑战,还有世界贫困的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发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环境和政治体制中,但都逃不开稀缺的范畴。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关于稀缺的通用逻辑,在各种背景中与各种环境下都适用呢?
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并且改变了注意力的捕获,贫困饥荒问题常常发生在世界各地,对于饥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食物;对于忙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亟待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对于缺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想办法支付每个月的房租;而对于孤独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他人的陪伴对注意力的俘获。
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这种改变,不仅会改变人的体验,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
我们很多人都会经历着孤独,当经历孤独的时候,孤独者对周遭他人有很强的感受能力,理解他人的感受能力,喜怒哀乐忧等等,因为孤独者会去关注自身的稀缺状况,关注为数不多的亲人朋友;因为他们会对他人表情中所流露出来的情绪非常敏感。
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的一门学科,如果你花钱买了一件新外套,就没有那么多钱外出用餐;如果政府在前列腺癌的实验性手术研究中投入过多资金,就没有那么多资金用于公路安全领域。许多人都会忽略“权衡”的存在价格是对实物稀缺的反映,有时这种反映会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现出来。
人们会变得不幸福原因是,拥有的比需要的少?
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越是贫穷,就越是买不到什么好东西,大到昂贵的学区房,小到给食物提味的盐和糖;我们越是忙碌,就越享受不到休闲时光,无论是看电视还是与家人欢聚一堂;我们的体重越是超标,就越不敢品尝美食,如此种种~稀缺会导致不满,
每当想到“贫穷”这个词语时,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缺钱;每当想到日理万机的人或孤苦无依的人时,我们就会联想到没时间与没朋友。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各种类型的稀缺都会导致带宽变窄。由于带宽会对各个方面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它的变窄也会引发一系列负面的后果,所以,稀缺会创造出更大的陷阱。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