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陶渊明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南山,自食其力,二十年矢志不渝,直到病逝葬于荒郊。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士的杰出代表,成为正直气节的代名词和精神符号,并传为千古佳话。


      殊不知,千年以降,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又故伎重演,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陶渊明为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没有什么政绩,正史中未有文字记载,野史里也听不到所谓的奇闻轶事。陶渊明辞官归隐之时,既没见有人挽留,也没见有人劝阻,一人静悄悄而去,场面好不冷清。

     

      汤显祖则大不同。辞官回乡时,他已在地处浙江西南穷乡僻壤的遂昌做县令五载。上任之初,遂昌“学舍、仓庾、城镇俱废,殆不成县”。是他捐俸助学,建成“相圃书院”,成为该县历史上第一所学堂;又力行生产,奖励农事,经常巡视山野村头,与村农为友;他减轻徭役,缓征赋税,敢于抵制朝廷对百姓的搜刮盘剥,使遂昌县“遂昌”起来。特别是他崇尚人道,除夕之夜让囚犯回家与亲人团聚,元宵节让囚犯自由观灯,犯人都按期返回狱中,竟无一人脱逃。一时吏名大振,为两浙之冠,也因此受到不少诋毁和责难。

        汤显祖为官向来廉洁自律,这在贪腐成风,即使酷刑也难以遏制的大明王朝,真的是难能可贵。

      杨震有“四知金”,他有“四香”,即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


      至于陶渊明有什么为官箴言和座右铭,我未曾听闻。若言陶渊明是不与官场同流合污,那么汤显祖则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不与官场同流合污已难,身在淤泥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更难,而在无官不贪、无吏不腐的大明王朝能洁身自好则难上加难。可汤显祖做到了,真可谓是一个奇迹。

      万历二十六年,朝廷派税使到遂昌县,显然是冲汤显祖来的。若想保全官职,他必须恢复重税,增加百姓负担,且要行贿,求税使回朝帮他美言。汤显祖绝不就此低头,他毅然向吏部递交了辞呈。这与千年之前,陶渊明闻督邮至,遽然挂冠而去,情节相同,只是细节稍有出入:

      汤显祖辞官,百姓闻之,自发前往,苦苦挽留,汤显祖挥泪赋诗惜别。遂昌县民为他建造了生祠——遗爱祠,十年后还派画师到临川求得汤的画像,挂在生祠里作纪念,这是陶渊明为官所不曾享有的。

      汤显祖辞官归隐后,每日喝粥度日,常指着满床书籍自嘲:“有此不贫矣!”他将寓所命名为“玉茗堂”:以玉茗比德,以玉茗养性。这与陶渊明以菊花怡情养性,也只是换了道具而已。

      汤显祖闲居玉茗堂期间,潜心创作《临川四梦》,寄寓他的理想。陶渊明也曾写《桃花源记》寄寓他“乌托邦式”的梦想,可那仅仅是梦想。

      汤显祖《牡丹亭》中所写,却是他遂昌为政的缩影,是现实版的美梦,只不过短,破灭的快罢了。剧中“劝农”一出,太守与民对唱:“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比桃花源中所叙情景更为真切动人。

      稍加梳理,不难看出:陶渊明保全了他的文士节操,树立了一面旗帜,为后世做了榜样。若说陶渊明做到了合格,或称职,那么汤显祖则做到了优秀,堪称楷模。他不仅保全了个人名节,还亲身实践,造福于民,建成了他一时一地的理想王国,使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美梦成真。

      陶渊明是空想空谈,汤显祖是实干苦干。两相对照,我更倾心汤显祖为官,仅凭他归隐前为政惠民这一条,陶渊明已大为逊色。可东晋毕竟战乱频仍,陶渊明为官又时短日浅,自然不好苛求于他。两颗砝码,汤显祖这边放重一点,我想读者也能认同、理解,乐意与我坐一条板凳、穿一只裤腿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南山,自食其力,二十年矢志不渝,直到病逝葬于荒郊。他也因此成...
    阿甘1972阅读 433评论 0 0
  • 同来行崇州, 举家出游乐。 鲜花遍地开, 唯美樱花赞。 大雨倾盆落, 雷鸣又电闪。 松风凌窗近, 竹海听涛全。 戊...
    苍穹大觉者阅读 262评论 0 2
  • 通常我们认为,老实人忠厚实在。言语不多,讲真话,办实事,不圆滑、也不世故,不张扬、更不势利;待人诚恳,不会耍心眼。...
    智慧同同阅读 3,333评论 3 1
  •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虽然这样说有些绝对,但也差不了太多。 生活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寒不语阅读 1,05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