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换一次新环境,就像死过一次似的”
这是《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过的一句话。
对慢热的人来说,确实如此。
比如我,学生时期一直有一个魔咒。
不管是上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虽然最后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每次第一年的状况都会陷入困境。
学习成绩很一般,班里的很多活动也融入不进去,总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也不是不努力。
每次都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勤奋一点,打破这个魔咒。
但是,不管怎么尝试,整个人就像一台生了锈的机器一样,无法快速地进入状态。
慢热的人,还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运气格外地差。
抽奖从来没有中过,如果是百分百中奖的活动,一定是最差的末等奖。
玩狼人杀,总是最先出局的一批人,不是早早被识破,就是早早被误杀。
如果说有的人就像锦鲤,不管做什么都顺风顺水的话,慢热的人很多时候就像水逆之王,似乎永远走在顶风逆行的路上。
人是一种对显性的优点格外看重的动物。
比如快与慢,快的优点显而易见,所以人们就会偏爱快。
“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
这是很多家长心中的执念,为了这个执念,他们会不惜血本。
报最多的兴趣班,请最好的老师,买最贵的学区房。
目的就一个人,让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的时候,快那么两三步。
“一定要早点成功。”
这是很多有上进心的人心中的执念。
如果30岁了事业上还没有一定成就,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希望,自己被同龄人抛弃了。
悲催的是,绝大多数慢热型的人,就是这类被抛弃的人。
这种感觉,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
“身边的人早已经遥遥领先,唯独我和我的时间在泥沼中艰难的往来爬行。”
当然,慢热并非就一定是坏事。
关键的时刻,他们最冷静。
我有一个同学,平时在班里成绩是三四名左右,结果高考的时候,一下子小宇宙爆发,考了全班第一名。
别人问他怎么发挥这么厉害,他淡定地说可能是因为不紧张吧。
别人又问他怎么做到不紧张的,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我这个人反应慢,最后一科考完后才意识到,妈呀这是高考,不是模拟考。”
“这个时候才感觉有点紧张,但已经来不及了……”
为什么有的人这么慢呢?
这个原因很复杂。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与基因有关,也就是说,有一些人天生就是慢热型的人。
这类人遇到一件事,会想得特别多和特别深。
有的人遇到一份美食时,会觉得真好吃,下次我还来吃,然后就完了。
而有的人遇到一份美食时,会想它为什么这么好吃?是用什么做的?使用了什么样的烹饪手法?如何自己想做的话该怎么去做,等等等等。
人一旦想的多了,反应就会迟钝。
这就像《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当紫霞钻进他肚子里,想看一下他心里有什么事,以菩提为首的三个强盗闯了进来。
从强盗们的视角来看,至尊宝一动不动,就像一棵木头一样木讷。
但从至尊宝的视角来看,他其实正在和紫霞就感情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活动。
这就是慢热型人的典型特征:
你以为他在发呆,其实人家只是在思考而已。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很“糟糕”的习惯:
只有百分百想明白,胸有成竹了,才会去说,去表达,去回应。
但不论事情大小,要想想明白哪有那么容易呢?
即使面对一只渺小的蚂蚁,想要彻底理解它也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能蹲在地上,花半天的时间看一只蚂蚁的原因所在。
表面上看,这妥妥是一个傻子,正常人哪能干出这样的事?
但实际上,人家还真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对蚂蚁的一些科学研究。
人一旦想的太多,心思就会变重。
最直接的一个后果是:
迷失在过度思考的森林里,找不到方向。
当他们来到一个崭新的环境中时,会因为需要认识的人、事和物太多,而使大脑超负荷运转,然后经常处于“宕机”的状态。
表现出来,就是适应起来很慢,整个人“像死过一次似的”。
当他们走进一段新的关系中时,会因为对对方的不了解,而一直处于防御和“暗暗观察”的状态。
表现出来,就是看起来有点冷,起码缺少常人应该有的热情。
这会让他们失去很多朋友,以及很多恋人。
毕竟,大家都很忙,都很赶时间,没有耐心等你慢慢地热。
但,诅咒的背后也隐藏着福音。
越是慢热的人,越是长情。
他们做事很专一,一旦遇到对口味的事了,就会一直喜欢下去。
他们对感情也很专一,一旦遇见真心喜欢的人了,也会一辈子喜欢下去。
对这样的人来说,用一辈子去喜欢一个人,就像用一辈子吃饭睡觉一样,并不是一件多费力的事。
从这层意义上说,或许慢热的人才更懂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久了,你会发现最好的生活莫过于两点: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以及遇见自己喜欢的人。
所以,只要是好的,慢一点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