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A领导叫去办公室里谈话,委婉地表达出我工作做得不尽如意,刚开始不觉得难受,当A领导提到以前B领导找我谈话后工作“突飞猛进”,所以这次为了“突飞猛进”也找我谈话。
A领导一提到B领导,我脑海里重现那时的羞耻和痛苦,眼泪也不争气地掉下,这更让我觉得很丢脸,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只要面对别人的批评,我都会忍不住哭泣,使让我看起来更脆弱,而我不想表现得那么不堪一击。
我哭泣的背后更多的是羞耻感在作祟,也就是脸皮薄。这跟我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未遇到被没血缘的人批评过,也没有人告诉我怎样面对他们的批评。而给我灌输的是事情后多么丢脸的鄙视感。
我的成长路程虽不至于是康桥大道,但也是称赞有加,从未经历过被外人批的记忆,所以也就没有作出保护自己的条件反应,而是自动把它归于做错事后的羞耻感这一类。
接着就是不停地自责和丢脸,然后不停地恶性循环,直至不敢见人,不想说话,不想出门,任何事提不起精神,整个人变得很颓废。
这种颓废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它阻碍着内在驱动力的展示,进而影响人的外在行为。可想而知,工作状态和效率是多么糟糕。
领导谈话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更好的完成,但结果和初衷背道而驰。试问,这样的谈话还有意义吗?
退一步讲,就算有些效果,但这效果的背后经历了多少心如刀割的伤痛,承受了多少重于泰山的包袱,错过了多少可以欢声笑语的机会。这些印记深深地留在我们内心的深处,像一把枷锁捆住了我们的人生。
当然,任何事都是相互作用的。领导谈话造成的损伤跟双方都有关系,如果被谈话对象能客观地看待问题的本身,就事论事,而不去过多地牵扯内心的情感,也就没有伤害之说了。
但一个人有一个思想,无关好和坏,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班里一位成绩好的同学做错了一件事,我指出来并稍批评一句,接着他泪流满面,看到这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可是他的确犯了错误,如果不说,可能以后还会犯,事实证明,他以后再也没犯过同样错误。这样的学生并不会让老师费很多心思。
相反有些学生的缺点被老师用尽各种办法,仍然存在,面对老师的批评面不改色,这一点我很无奈,但也羡慕。
对于这两类学生,折射出我自己的内在,我更多的像前者,接受不了别人的指责,那是一种全然的否定;但我羡慕后者,能做到不以己悲,我穷极半辈子都做不到,而他们这么小就做到了。
不管哪类人,世间有它生存的法则和规律,任何事的结果都有其相应的对待,与其难受的忍着,不如淡然的接着。毕竟情绪上的激动对结果毫无作用,只会让自己陷入情绪低迷的迷障;淡然处之,能思维清晰地找出解决之策并有精力实施,更重要的是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每个生命都具有独立性,存在差异性,但处理事情不会差异对待。所以让羞耻感见鬼去吧,生活的任务是开心,其它的随风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