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红尘第二十章农场插秧收稻忙 田园诗歌行板唱

小琴送别小妹又到知青点红星农场,又到农场插秧季,也可以说是水稻种植播种季。

“左手拿好秧苗,右手拿出三根,插入水中……”老知青这样教导小琴。小琴在老知青的指导下,学插秧的技术进步还是很快的,第一年学习,第二年速度就可以和连队老职工媲美,到了第四、五年,老职工也赶不上她了。

女知青负责插秧,男知青负责担秧,并把一捆捆秧苗丢到女知青后面,伸手就能拿到秧苗可以插秧。农场的水田很长很长,每个人都按分工平均负责插秧六垄,谁插秧完工就可以在田埂上休息一下。

如果插秧慢落在后边,由于两边都已经插好了秧苗,那我就被关在里面了,插秧的难度会更大。所以每次插秧时,手脚快的排在第一位作为领头羊,小琴就是经常被安排在第一位的。那就要求着她必须手脚很麻利,不能有丝毫的停顿啊!每到插秧,小琴就很自豪地快步走下水田,从不能退缩。但每次插好一排长长的秧苗,她真是腰酸背疼,累散了骨架,跌坐在田耕上休息一下,大口大口地喘息,抹一把满脸的汗。等大部分人插好了,又重新开始下一轮的插秧。

小琴捶捶腰,看着稻田鸟飞翔,心想:哎!天下最苦的,莫过于插秧。插秧是个累活,插一行下来,看看没有插上的那一片,白茫茫的,不敢偷懒,继续埋头,一手抓秧,一手分秧往水里栽。二三十米长,都低头弯腰,手掌都被水泡起皱,苍白得没有血色。插得几分地,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累得真是不想动弹。

可她又感觉插秧又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创造!看着,天地间,好多女知青,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戴着同样的草帽,从田埂边开始,人们排成一排,左手拿着秧把,右手捻左手的苗株,顺溜地插进稀稠的泥土里。手法娴熟,富有节奏,仿佛在敲击琴键般。我们边插边后退,手送秧苗插进泥土时,是多么稳当、准确。

偶尔水田里的水鸟清脆地叫着,知青们永远都朝快乐的事情想,男青年在田头叼着烟,担着秧苗,跟这边的女知青有一搭无一搭地说一些俏皮话,有时不注意一个趔趄,筐飞了,人也一屁股坐到湿漉漉的田埂上,顿时,秧田里有了一阵女人的哄笑声。就这样,一眨眼的工夫,一行的秧苗已经齐匝匝地显现了。插的秧苗前后左右之间留有的间距总是相当恰当,不论是从哪个角度看都很工整、好看。仿佛铺下这一块块美妙的绿地毯,到秋天时一,知青们就会收获沉甸甸地希望。

在插秧的过程中我最害怕遇到蚂蟥,蚂蟥是一种细细像蚯蚓一样的虫子,可叮人特厉害,秧田水中蚂蟥可多拉啦!人在水中站久了,就会感到腿上有股麻麻的感觉,开始还以为是站在水中疲劳的缘故,可当我们感觉疼的时候那一定是被蚂蟥死死的盯住了!刚开始当我看到蚂蟥盯住我的两条腿,我的妈呀,两条腿上都有蚂蟥趴着叮着啊,吸我血把肚子已经喝得鼓胀胀的了,现在不再想刚来时那样吓得魂飞魄散,大叫大喊。大家也七手八脚的捉着身上的蚂蟥,却无论如何清不干净。

那玩意软软的,那东西粘粘的,吸在脚杆子上,酸麻的手,要揪好一会才能揪下来。钻得深的,使劲拍打,它们才会出来的!

再后来,知青们也就不怎么害怕,遇到蚂蟥,知道如何对付拉:知青们在小腿上套一个塑料布,这样蚂蟥就叮不上了。虽热一点,可比起那丑恶的蚂蟥叮着好呀。插秧一天做下来,腰酸背痛,直不起腰,腿都肿胀着。可到开饭的时候,知青们一看到饭菜,一拥而上,筷子乱动,吃得香呀。

插秧总算结束了。小琴与知青们看着插好的秧苗,小琴对排里的人说:“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于是我们的人工插秧这种古老的播种劳动方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那一代人的脑海中,鼓舞我们在人生路上奋勇前行。插秧插秧,你总会让我梦回国营农场那碧绿的水田。”排里的知青激情鼓掌!

水稻慢慢生长,到稻子黄的时候,很快,开始还浅黄,长长的箭叶还一枝一枝绿着,可过两三天,发觉稻子可以剥出米粒来了。

于是,连部就早早地做一下准备,筐啊刀啊伙食啊,都安排好,次日晨,太阳还没有出山,天色还青着,禾叶上的露珠还重着,红星农场小琴的排就已经在田埂下一字儿排了开来。

开始割稻了!力大的,割宽一点,力小的,割窄一点。全队人马在阔大的田野里,像几颗种子萌发一样,在慢慢的爆开,越长越大。几天工夫下来,金灿灿的田野,被无数个连队就这样慢慢蚕食着,将会把水稻收割得得干干净净。

小琴站在田埂上对全排鼓劲:“我们激情在燃烧,我们这种伟大的力量,会灼痛我们所有知青们的眼睛,同时我们知青的汗水,又给所有的眼睛带来希望。因为有我们知青在,田园才不会荒芜。我们就这样用原始的力量,在一年一年的呈现这人间至美的景象,又像国营农场的土地一样,春夏秋冬,默默无言。”群知青干劲更足了。

很多时候,知青们把自身当作了土地的一部分,跟稻子一起,在这片土地上自甘轮转。小琴不由想起郑敏《金黄的稻束》的诗,这首诗真是写尽了当时稻子的心意.

头季稻收了,马上就是二季稻插秧。这是知青们最辛苦的季节,也是知青们最有美丽的季节。 割禾、收草、晾晒、犁耙、栽秧,在短短的两个礼拜里做完,简直是一气呵成。 六月的白天,气温高,炎热不饶人。大家不退缩,顶了炎炎烈日,干劲冲天。六月晚上,凉风习习,月白风清。闲不住的知青们,有时也要趁了月色,在禾田里扎起稻草来。 二季稻栽好,就是一年热得最厉害的“秋剥皮”。

田野像刚醒来的样子,禾苗长得稀稀拉拉,一点儿绿,一滩儿水。阳光猛烈的扑下来,看不见的热气熏得人的汗咬得眼都睁不开。这是,大家都呆屋子里,那时知青们虽然住的是简易楼房,可并没有风扇,一屋中又住着好多人.小琴她们就拿一把蒲扇,坐在通风的阴凉里,或聊天,或织毛衣,或静静地看书,或打纸牌。到下午用水浇地的,往地里走施肥。这时的稻田,开始疯长,撒一次肥,就罩了水,只看见一片连天绿茵,跟远处的绿树、绿山连成一片,把过农场就淹没在绿色里。

秋收是是一场很紧张的战斗.不过也是热闹欢乐的海洋.排与连队上下齐动员.打稻子最怕的是天气不好.如天气好些,风起,太阳落山,小琴她们可以张罗收场,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如果天气不好,气氛急促,打稻机就如劈雷般暴响,人们忙得热火朝天;田野里人影如织,脚下生风,像大军一样的势不可挡的向前推进,若沙场点兵。

稻子收回来,晒干燥,一担一担倒进屋后土仓里,看着黄灿灿的一仓库仓库粮食,知青们看着红星农场也成了天下粮仓,心里充满了快乐,虽然腰酸背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