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不仅仅存在于物理世界,还存在于自然界,甚至,它早已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并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法国昆虫学家约翰·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被称为“毛毛虫实验”: 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圈地走。几天之后,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尽而相继死去,没有毛毛虫打破它们最初的运动方式并因此与近在咫尺的食物擦肩而过。
也许你会质疑这个实验的真实性,也会质疑它的结果,但是无论事毛毛虫实验,还是众所周知的“温水煮青蛙”,我们都不能否认,大多数生命都有这样一个特点: 在不察觉危险的情况下,维持自身的惯性。即使在某一个时刻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做法,也总是会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在另一个时刻回归到原来的轨迹上。
正是这种惯性影响了命运的轨迹。
只有打破内心的惯性,主动做出改变,才能让自己有了主宰命运的能力。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年龄可达七十岁。但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喙变得又长又弯,翅膀渐渐变得十分沉重。老鹰没有选择就此等待死亡,而是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长出新喙,再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一个拔掉,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撕掉。等到新的羽毛长出来,老鹰便又获得了三十年的生命。
老鹰经过了痛苦的蜕变,才获得了重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做出改变。改变自己都是困难的,又何谈改变命运呢。当自己安于现状不肯努力追求更好的时候,当自己找各种理由为自己“放假”的时候,当自己常常包圆是外界因素导致失利的时候,能发现这是命运在给自己向它挑战的机会吗?能意识到自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吗?
我们需要的是像鹰那样自我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而不是毛毛虫似的惯性。别再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样的话安慰自己,机会永远都是自己争取的,命运不可能因为你的循规蹈矩就呈现出它的崭新的模样。改变是痛苦的,但改变也是必须得,为什么不趁着正年轻的时候去改变去追求,而要等到暮年时再追悔莫及。
改变自己的惯性,打破命运原有的束缚,才能在全新的天地之间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