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估值方法梳理

这里描述了本书8个案例都在“确定价值”部分对估值进行的讨论,核心内容如下表所示:

1、股利贴现模型

个人认识本书中所涉及到的估值模型和股利贴现模型很接近,所以这里先为大家介绍股利贴现模型,股利贴现模型是一种绝对估值法,其体现的是内在价值决定价格,即通过对企业估值,而后计算每股价值,从而估算股票的价值,绝对估值法还包括了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和期权定价法等。

股利贴现模型归纳总结起来有三个版本,分别是0增长模型,永续增长模型和暂时超常增长模型。

1.1、0增长模型

顾名思义,股利的增长率为0,每年发放的股利保持不变。公式是:

V=\frac{当期股利}{k}

其中k是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例如:某上市公司当年的分红是每股3块钱,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是17.5%,那么上市公司的股价应该是多少呢?V=3/0.175=17.5。

1.2、永续增长模型

这个增长模型是假设股利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增长率逐年增长。公式是:

V=\frac{D_{0}*(1+g) }{k-g}

其中D0为当期红利,D0x(1+g)为下一期的红利,k为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g 为固定的增长率。例如:上面的示例中,每年的股利增长5%,那么股价应该是多少呢?V=3x(1+0.05)/(0.175-0.05)=25.2

1.3、 暂时超常增长模型

这个更多的叫做多段增长模型,公式是:


例如:某公司第一年的股利为2元/股,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为14%,未来10年的股利增长率如下表所示:


套用公式来计算,就是这样的:


2、简单估值法

简易估值法只有三个步骤:

1. 确定股东盈余。在《巴菲特之道》第3章“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中,对于股东盈余做了如下定义“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加上折旧、损耗、摊销,减去资本性支出和其他必需的营运资本。”但同时也指出“这项指标无法提供很多分析是需要的精确数字,计算未来的资本支出经常只能预估。”并引用凯恩斯的名言“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因此在书中所述案例中,对于资本性支出基本等于折旧与摊销的,就直接取净利润作为股东盈余。其他的,在净利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做了加上折旧、损耗、摊销,减去资本性支出等的估算,但并不是十分精确。

2. 取无风险利率作为贴现率。书中所述案例基本上都是取当年美国10~30年国债利率(无风险利率)作为贴现率,但由于时间从1973年至2013年,跨度达40年,因此贴现率的取值也不尽相同,最小的是6.81%,最大的是12%,最多的是9%。由于贴现率越高,意味着要求的安全边际越高,而我国目前的长期国债利率为4%左右,所以我觉得如果在估值时取9%应该是有足够的安全边际的吧!

3. 计算公式。书中所述案例的简易估值法计算公式非常简单:估值=股东盈余/贴现率。然后用估值和总市值做比较,看是否有折扣。

3、贴现估值法

两段贴现估值法要复杂一些,尤其是计算过程,可以借助Excel进行计算:

1. 确定股东盈余。同简易估值法的第一步。

2. 取无风险利率作为贴现率。同简易估值法的第二步。

3. 根据公司历年来的盈利增长率,或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预测,确定一个合适的增速作为十年内增长率,取5%作为十年后永续增长率。

4. 借助Excel进行计算。下图是《巴菲特之道》第126页对可口可乐公司用两段贴现估值的详细过程(计算结果与书中有微小差异,应该是由于Excel表自动四舍五入所致):


(1)8.28为1988年股东盈余。

(2)第一行数据9.52~33.50为以15%为增长率计算的从1989年到1998年股东盈余,计算公式为:股东盈余=前一年股东盈余*(1+0.15)。

(3)第二行数据8.74~14.15为相应年份股东盈余以9%的贴现率折算回1988年的内在价值,计算公式为:内在价值=股东盈余/power(1+0.09, n),power为Excel中计算n次方的函数,n为距离1988年的年数,比如计算1998年的内在价值:33.5/power(1+0.09,10)=14.15。

(4)第三行的第一个数据112.50为1989年到1998年股东盈余折算至1988年内在价值之和。

(5)第一行最后一个数据35.17为以5%为增长率计算的1999年股东盈余,33.5*(1+0.05)=35.17。

(6)第二行最后一个数据879.30为以5%为永续增长率计算的10年之后永续股东盈余总和。计算公式为:股东盈余/(贴现率-永续增长率)。本例中为:35.17÷(9%-5%)=879.30。

(7)第三行最后一个数据371.43为以9%为贴现率计算的10年之后永续股东盈余总和折算回1988年的内在价值。计算公式为:内在价值=股东盈余总和/power(1+0.09, n),power为Excel中计算n次方的函数,n为10。本例中为:879.30/power(1+0.09,10)=371.43。

(8)最后一个数据483.93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折算回1988年的内在价值之和,即:112.50+371.43=483.93。

上述过程看似复杂,实际上只需要把相应公式录入Excel,今后在估值时,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股东盈余、贴现率、增长率填入即可自动计算了。

通过对书中两种估值方法的梳理,我发现估值最重要的实际上是如何能够尽量准确地、符合实际地确定股东盈余、贴现率和增长率,因为这三个值中的任何一个做了调整,都会得出不同的估值,在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案例中取了高中低三挡来分别计算不同增长率情况下的估值。

4、案例

这里我自己以特变电工为案例来计算一下。

从上述计算中我们可以看到特变电工的市值未来可以达到2289亿,前提是按照10%的股东盈余来增长,但是同样我们选取2021年分红,每股0.21元,按照前面所提到的股利贴现模型来做,我们在期望盈利50%的情况下股价为0.57,差别很大,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公司不能仅仅通过股利来推测,因为大部分的资产都没有分出去而是用来再投资。

文章参考: 

[1] 46.估值理论:股利贴现模型 - 知乎 (zhihu.com)

[2] 对《巴菲特之道》估值方法的梳理和思考 《巴菲特之道》第4章为“普通股投资9个案例”,除通用动力外,其余8个案例都在“准则:确定价值”部分对估值进行了讨论,核心... - 雪球 (xueqiu.com)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