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3月份左右回老家的时候把牙换了,当时换的时候我们说,要不就在新乡换吧?离得也近有问题了可以随时过去看一下。但是母亲坚持要在老家镇上,说自己打听过了,卫生院的医生就挺好的,大家都去那了,不仅便宜而且质量手艺都好。我们都劝不动母亲,只好随她的想法。但是在换牙后来到新乡母亲就抱怨说自己新换的牙吃饭很不舒服,感觉用不上劲,并且在用过两周左右的时间有一颗牙竟然坏了掉了下来。母亲说自己的口腔内磨的也很疼,归根结底就是“不舒服”。
前几天打电话说牙开始疼了,很难受,透漏出想要回老家看一下的想法。我们认为换了的牙医生也不可能再退钱了,要么只能选择重新咬个牙模,再次换牙。要么就是把换的牙去掉,损失的钱就不说了。我抱怨母亲当时不听劝,非要在老家换,白损失钱不说,人也受罪。我家的车送到店里修了,我哥每天跑来跑去的也很忙,母亲说她自己的事情都没我们重要,说“当妈的心里都有儿女,可是做儿女的心里却没有娘”。听了这些,我觉得很不舒服,向老公抱怨母亲最会道德绑架。而在今天打电话的时候,母亲说自己坐车直达镇上的车回去。我没有说什么。如果当时母亲在场的话,我想我又会和她吵起来。
给我哥抱怨母亲的说辞,每次说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扯到是否孝顺的问题上,就可以是出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儿女的工作忙这样的话,会说那些被送进养老院的都是儿女不孝顺,那些给父母请保姆的也是不养老不孝顺。
什么是孝顺?是的,每个妈妈心里永远都在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儿女们却做不到像妈妈照顾自己那样照顾父母。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母亲总说即使自己说的做的错了,但因为是长辈,就不能说什么。
是这样的吗?我不知道别人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可是父母说的就是权威吗?
在看牙这件事上,老公说我不要说那么多,钱我妈也心疼,况且已经这样了又能怎样呢?随着她的心愿就好。
想想我也是说的有点多了,不满的情绪不自觉的通过语言进行了传递。应该学着包容不完美的父母。
马东在《奇葩说》里曾谈及其母亲。他说,自己的母亲没事干的时候就喜欢看电视购物。有一次,看着看着,就被主持人给说动心了。一款全鳄鱼皮最新款包包,原价19800元,优惠价930元。妈妈觉得捡了一个大便宜,非常高兴,当下就打电话订购了包包。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完全就是商家营销的手段,至于节日限定款,那更是吸引人的广告词。但马东并没有当着妈妈的面拆穿这个谎言,而是夸奖母亲:“眼光真好,买到好东西了。”一句话让老人家笑不拢嘴。
而我的母亲也有过这样的行为,母亲腿部有毛病,在小区门口一家卖保健机器的店里免费体验过几次,于是一心也想要买一台,价钱是7200。我们都知道这个机器根本不可能治好母亲的腿,当时我哥也因此去店里和服务员吵过,多次劝阻母亲都无效,只好买了一台,至今仍然在家里放着。但是对比马东的行为,我们的确是不孝顺的。
父母对孩子来说,或许就像风筝的线,老树的根,游艇的船舵,一直都在成全。 他们一直在竭力爱着孩子,孩子却常常忘记父母只是普通人。身为儿女,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父母,包容父母!
回到文中的问题?什么是孝顺?老太太们总会凑在一堆说谁谁家的儿女都不孝顺,一年也没回来过几次,谁谁家的可孝顺了,卧病在床伺候,带着出去玩,买东西。在父母看来,好像只要老人舒心,得到了陪伴,那就是孝顺,即使你有再多的钱,如果不回来看一眼也是不孝。
而我们平常也会说到养老。什么是养?如同我们教育孩子一样,如果只养不教肯定不行,同样,对于老人而言,不能只养不陪。他们想要的不是好吃的好喝的,是时不时的一通电话,是大年三十的一顿团圆饭,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剖析一下,最终判断,在我和母亲的沟通上,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或许我真的就是母亲口中的“不孝”。以后什么事情满足她,只要心里高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