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海洋
记得我在之前的文章“认知升级II”中提到一个概念: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主观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即使这个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也绝不会有人对此有所感知;而相反,假如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主观上是存在的,那么即使这个概念客观上根本就没有,也会被所有人感知到。比如“爱情”,我们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但我们却都知道甚至有过这种感受,我们喜欢的那个她(他)就是我们的爱情。
这东西和智商无关,亚里士多德不笨吧?可在他没有“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之前,他还主观的相信:假如一个羽毛球和一个铅球在同一高度的楼顶扔下,一定是铅球先落地,原因吗,当然是因为铅球更重啊。可是,一千年以后伽利略在比萨铁塔扔下两个铅球,才发现两个大小不同,重量相差极大的铅球是同时落地的。知道和不知道一个“概念”的两种世界是天壤之别的。我们中国人身体略有不适,说“上火”了,你能跟一个老外解释清楚什么是“上火”吗?在老外的文化里是没有“上火”这个概念的,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文化,我们更能形象的感知它,尽管我们从没见过它。
我想我们应该举一反三,给自己植入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也许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存在而已,它是有生命的,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
上学的时候,想必大家都有这种体会,觉得数学老师人挺好的,英语老师不好,不喜欢。所以上数学课就学的认真,最后考的成绩也好;英语就不好好学,有情绪,成绩差。同样的道理,工作了,如果看哪个同事不顺眼,那么你会发现他总是跟你对着干,让你不爽。同一个领导,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去同时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有人玩的开心,有人玩的不开心;同样是生活在一个世界里,有人活的有滋有味,有人却活的水深火热。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你有没有被别人误解过?你做了一件事,不小心触及了别人的利益,你无心之过,在别人看来却是你有意为之,你觉得冤枉,他觉得气愤,于是以后不论你做啥,他就觉得你是有意跟他作对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武断地去误会别人呢?也许别人并无心要跟你作对,只是不小心伤及了你的利益,你只是“觉得”好像他“故意”找你茬而已。
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小男孩跟妈妈吵架不开心,一口气跑到大山里,对着大山喊:我恨你!我恨你!这时,大山深处却又传回了声音:我恨你!我恨你!小男孩吓坏了,跑回家告诉妈妈,说山里有个坏人说他恨我。妈妈说:孩子,你再回去,大声的喊“我爱你”试试。小男孩又跑回山里大声喊到:我爱你!我爱你!这时,山里面传回了同样的回声:我爱你!我爱你!小男孩开心的回家了。
佛曰:一念地狱,一年天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我们每天生存在的这个客观世界,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却有着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在于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态度。所以人们常说: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有人却说“人之初,性本恶”,但事实是:人之初,无善恶之概念。所有的善和恶都是后天的生活中习得的,每一个善恶的选择,一方面塑造了我们自己,另一方面也塑造了我们自己客观存在的世界。于是,那个客观存在的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是善是恶,其实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镜像而已。
善待一切便是善待自己。
学不可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