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框架结构化思维?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框架结构化思维,让你对这种思维方式和思维维度,有一个近距离的感知。
“框架结构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 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框架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我们首先从一个具体的问题着手,来感受一下。
比如:2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杯子;
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将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注意,这里问题的核心,在于水的体积是杯子的两倍。
你可能会想到很多答案,比如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来装,把水冻成冰,再把冰放到杯子里等等。
这些答案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但目前为止,你都还是在基于你的经验来分析问题,不一定能保证想清楚,想全面……
那么,如何用框架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更清晰、全面地分析这样一个问题呢?
我们来一起把这个问题,从形成的根本原因上拆解一下。
200毫升的水,装不进100毫升的杯子的原因,无外乎有三个方面:
1. 杯子太小装不下了;
2. 水是液态的,会流动;
3. 外部环境因素,地球有重心引力。
“水杯问题”的三个解决方面:
所以,当你尝试着从这三个方面去寻找答案的时候,实际上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框架结构:水、杯子和外部环境。
而且有了这个框架结构以后,你可能会发现,可以找到很多的解决方案。
1. 从杯子方面来分析: 可以考虑换个像气球一样的杯子。随着水倒进去,这个杯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或者干脆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总之,你所有的办法,都是解决容积问题的。
2. 从水会流动这方面来分析: 可以把水冻成冰柱,那么,哪怕是300毫升的水也可以放到杯子当中去。
3. 从外部环境方面来分析: 地球是有重心引力的,那就可以考虑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当中去实施,这时候,水变成水球,再多也装得下。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用框架结构化思维来分析问题的过程。把问题拆解成三个方面,然后逐个分析得出结论,不仅是能把事情想全,而且还能想得很清楚。
金字塔结构图――
可以说,框架结构化思维,就是这样一种 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
在这个问题框架结构化的过程当中,你可以建立一个“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方式。
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然后再往下分析,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而不再拘泥于细节。
如果我们将这种思维方式具象成一幅画,那么它就是一张金字塔结构的树状图,上面小,下面大。
图为“金字塔结构图”体现了结构化思维“横纵”两方面的立体化分析方式。
从纵向上看,最顶端就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层是支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下一层就是支持这些不同方面的原因,或者叫子理由。
当然,你还可以不断地再往下拆解每一个子理由。
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金字塔结构图体现的是结构化思维这种立体化的分析方式,所以除了纵向之外,横向上看,每一个层级的子理由也要符合结构化。
也就是说,要通过归类分组的方式将信息排序和穷尽。
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再做分享。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 每次你在进行逻辑推演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使用这张图,把你的思维过程画下来。
可以说金字塔结构图,是框架结构化思维的核心,我建议你记住这张图,因为它会贯穿我们这一波知识资讯的整个分享。
当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有个明确的目标。
比如我们前面说的,要把200毫升的水放到100毫升的杯子里,这是有明确目标的。
我们往往面对的,是没有目标的海量信息,需要从中间筛选、识别,最终得出结论,这也是让很多人最头痛的。
那怎么办呢?别担心,框架结构化思维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你再想想,我们刚刚说的金字塔结构,其实把它倒过来,就是一个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你可以做到像漏斗一样的思考过程:
最上面的一层是你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归纳、提炼,进入到下面一层,最后沉淀下来,可以得到最底层最核心的关键性结论。
图为面对海量信息时,不断筛选、提炼,最后得出结论的信息漏斗模型图。
那么怎样层层筛选,控制你的思维维度呢?
在接下来的分享内容中,我们会分别跟大家分享,怎么用框架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完成信息的识别、归纳、概括、总结和即兴表达,让大家明白,怎样用框架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一波知识分享,主要讲了,我们框架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控制大脑,从发散的信息当中,进行精准提炼的一种思维方式(思维维度)。
这种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掌握的,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应用工具。
后面,我们会继续分享,怎样用框架结构化思维,识别和接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