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是国人很令人诟病的一个坏习惯,似乎每个人都对此深恶痛绝,但这类事情却屡见不鲜。当你经过长时间排队即将到达窗口时,突然有一个壮汉挤到前排插队,暴怒的你有理由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把他批判一番。换个环境,你面前有长长的人龙,不耐烦躁便冲到前面抢到靠前的位置,全然不顾颜面,也忘记了之前所受到同样的遭遇。
有人会反驳:别站在道德的高地去批判,从现实出发插队确实有利可图,所以会有更多的人不顾道德颜面去插队。即使从功利的角度去分析,插队也未必受益。
以是否获利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在队伍前面讲究规则秩序约束潜在的插队者,在队伍后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抢到靠前位置。有人总是插队损害正常排队人利益时,遵守规则无法保证正当权益,会迫使更多的人加入插队争抢的行列,即“劣币驱逐良币”。大家都不排队时,你还能插队吗?到时候你只能拼尽力气去争抢位置,相信我,花费的时间精力绝对会比正常排队更多。
当大家都不遵守规则,肆意插队争抢时,拳头便是资本。在丛林法则的规则下,大家是竞争关系,在这种零和博弈范畴内,又有几人可获利?
错误地把利益与规则对立,认为破坏规则就能获取最大利益,殊不知遵守规则才能获取长足利益!
联想到近期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专业课的某一位老师教学十分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因此学生回答或提问所占的成绩比重较高。为了得到更高绩点大家也都争相抢答发问,然后在课后心满意足地把自己名字记录给老师。
有一天当上课铃声响起之后,老师便阴沉着脸宣布,从今之后每次课堂发言都要当场当时记录。刚刚听到这个消息十分不解,老师接着做出了解释: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课堂互动,却在记录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为公平起见,将对这类学生进行责任追究,减少其平时成绩。同时为避免有人继续浑水摸鱼,将在课堂完成互动之后就立即记录。
老师为教学考察,学生为得高分有靠前名次。如果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用博弈模拟,可见博弈的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中,我们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考虑,他有两种策略:
对于策略二学生除了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之外并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而针对策略一,学生有以下途径:
可以预见,学习较为努力学生通常选择途径一,可积极与老师互动,从中获得更高的分数;知识水平有限的同学,不能很好的参与课堂,所得分数与优异学生相差甚远,他们的博弈策略就有可能是冒险选择途径二。
如果学习不好的同学通过不诚信的行为获得较高分数,那选择途径一的努力学生,他们的成绩排名相对就会下降,这些学生有两类对策:
在两类学生博弈竞争中,途径二的学生会短期获利,但其不诚信的行为被发现后,会被老师扣除更多分数,实质是受损的。他们选择途径二更多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他们是与努力认真的同学博弈争利的过程中,选择途径一的同学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对策一,同时会推动老师选择策略二,而这恰恰是三方都受损的选择。存在弄虚作假的学生,老师就要选择策略二。老师因此消耗时间精力,学习好的同学表现发挥的时间减少,学习差的同学更难于成绩好的同学争取表现时间。诚实守信是规则,如果都遵守它,无论成绩好坏,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去获得更高分数。
我们的选择与行为是与外界紧密联系的,你做出不当行为损害他人,也终会受到他人的反制。规则的存在就是使各方利益取得最大公约数,避免恶性竞争,提供一个普遍可接受的平台。
赛跑过程中,选手按照的赛道奔跑,无需费尽心力去寻找捷径,不用担心别人开着赛车冲刺,更不用担心腿被人打断,只需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就可以竞争冠军。难度这不是比没有规则的比赛更省力吗?
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使各方获取更大的利益。规则的存在就是使博弈各方拥有明确的方向,知道如何争取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