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之前
中秋之前,有朋友来电,说要送我几盒月饼。对于他的好意,我再三拒绝,并谎称自己不能吃甜食。朋友见我态度坚决,只好作罢。
我明白他的心意,他是为了感谢我帮他整理了《我的父亲》这篇文章。说起这篇文章,我其实有些惭愧。个人文化底蕴浅薄,未能将那份深沉的父爱抒写得淋漓尽致,只是将他提供的材料稍作编排。而这小小的帮助,却让他一直铭记于心。
说起朋友的父亲,与我们家倒也有一段渊源。听母亲说,他曾是我大哥的干爹。认亲的具体过程我并不知晓,只依稀记得母亲和姐姐闲聊时提起,是奶奶为大哥结下的这门干亲。但在我的记忆里,两家的来往并不多。
后来对他有深入的了解,是源于一次参加记者团对老军人的专访。采访中,老人家的一言一行,都印刻着历史的痕迹。家中的奖杯与奖状,无声地诉说着他军旅生涯的艰辛与荣光,令人由衷敬佩。那一刻,脑海中浮现出他视死如归、与敌搏杀的身影。在场的每一个人,内心都充满了震撼。他们不是神话,只是血肉之躯的凡人,却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用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也正是在那次,我才惊觉,英雄原来就在身边。
三年后,老人与世长辞。子女们对他的深切思念,让我得以更完整地了解他苦难而壮丽的一生。
从朋友的叙述中,我知道了他自幼丧父,被迫辍学,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重担。在地主家做长工,挨饿受冻是家常便饭;长途赤脚挑盐,脚底常常是血流脓淌。万幸的是,他在少年时代迎来了解放,是革命的队伍带领他走出了黑暗。此后几次参战,他都九死一生,让人在为他揪心不已的同时,又庆幸他凭着顽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后来,他回乡安置工作,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不谋私利,一心为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心里惦念的仍是家国大事。
这位伟大的父亲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长存。正如朋友所说,每当遇到挫折,想起他们的父亲,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便会从心底涌起。这,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一种无形的力量,正悄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窗外,仿佛飘来若有若无的桂花香。在这思念与团圆的季节里,那些被鲜血染红的旗帜,和那些如桂花般虽小却芬芳的灵魂,总是格外清晰。“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不知不觉,我又轻声哼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