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看战国四公子,我会选择投靠到信陵君的门下。因为信陵君随身为王子,却礼贤下士,急人之困倦,侠肝义胆。致力抵抗秦国,拯救魏国。不顾个人安危救之与危难之中,窃符救赵,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也因此让他名声大噪。信陵君无论是智谋,还是胆量都可以傲视当世,以至于强大的秦国,在信陵君当政期间不敢出兵于魏国。信陵君被列为战国四君子首乃当之无愧。
“公子为人人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他生于钟鼎之家的王孙公子,能交识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候嬴,多次试着拜访其友朱亥,他可以混迹在茶楼赌馆、娼寮酒肆之间,与贩夫走卒之辈、市井无赖之徒厮混,与他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真正能做到在众多平民百姓中选贤才的公子并不多。对比孟尝君则是不分贤愚,好坏都要,和平原君与人交往是显示豪放的举动而不是真的求取贤士,魏公子圈子不大而都是“平民中的精英”,我也能在跟随他的同时向他身边的人学习技能。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赢,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魏国都城)夷门的守门小吏。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魏无忌于是设筵席大会宾客,等人来齐后,魏无忌带着车马和随从,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亲自到夷门去接侯赢。侯赢为考验一下魏无忌,径直坐上魏无忌空出的上座,还让魏无忌载他去拜访在街市做屠夫的朋友。魏无忌当即驾车来到街市,侯赢下车前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而魏无忌则手执马缰在一边等待。此时,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以及宾客们都已坐满堂,等魏无忌回来开宴,魏无忌的随从都在暗骂侯赢,而魏无忌仍然是面色和悦,一直等到侯赢聊完,才载着侯赢回去赴宴。经过此事之后,魏无忌在魏国的市井大众中得到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他的名字和性格挺匹配的,“无忌”,即不拘小节,洒脱不羁的率性之人。魏公子窃符救赵,返魏拒秦的举动我不得不钦佩他的胆识和理智,在赵国受到秦国围攻危在旦夕时,同时魏国也遭到了秦的威胁,魏王的软弱害怕和他道义高尚形成了鲜明对比,凑集战车去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共度患难。这种“无忌”者正是我应当投靠的,一位明事理控大局有长远目光的君子。
信陵君有仁有义 、文武兼有,历代君王也对信陵君推崇备至。汉高祖刘邦登基以后,为战国各个国王及秦始皇等的陵墓设立十家守护者,不是国王,而设立守墓人的只有信陵君一人而已。司马迁对信陵君的评价可谓最高:信陵君之贤,诚不虚也。因此我会选择如此道义高尚的人来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