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面有篇文章提到我才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很多人心里认同,但实践起来却有种不能自控的无力感。当别人,尤其是重要的人——领导、伴侣、父母、大批粉丝,对自己有负面评价时,会坐立不安,辗转难眠。
是的,想要从别人的声音里走出来,不是讲讲道理就能做到的,得从自我认识开始。
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哪怕对Ta大点声说话都能自我怀疑半天;而有的人,可能被暴躁的上司指着鼻子骂也能潇洒地怼回去,据理力争,最后赢得上司的尊重。
让记忆来到小时候,你能想起的最小的时候,跟妈妈的关系怎么样。
妈妈积极回应你的召唤吗?
哭泣的时候会不会马上抱你?
你提的要求会痛快满足吗?
让你自由自在地做自己还是处处得按照她的来?
02
从天虹拎着一袋菜跳上公交车,就让我撞上一个故事。
约莫5岁大的小女孩满脸不高兴,天气热了希望家里能开空调。坐在她后排的爸妈似乎很不情愿,说了各种理由。
她父母说,你想开空调可以啊,但是空调要清洗,你要开就得自己洗啊!
小女孩一听就又急又气地跳起来,你们洗!我才不洗!
爸妈一听就来劲了,说,要付出劳动才能享受成果,你什么都不愿意付出哪能享受成果呢?
小女孩不知道如何回应,义愤填膺地说了一句,我讨厌爸爸妈妈!
父母不愿意开空调,却不肯真诚地向孩子讲出原因,而是设一些孩子无法达到的条件,最后把责任推卸给孩子。
孩子并不傻,她可能辩不过父母,但心里的能量流动却十分清晰。
扭曲地对待孩子,孩子的能量也不可能畅通,堵在那里化成了对父母的怨恨,只是力量太弱小也需要依赖父母生存所以无法正面反抗,但一定会以其他隐蔽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明明可以动作利索地跟父母出门,但就是要慢吞吞地拖沓让父母抓狂。
这个故事里的父母可以坦诚跟孩子说,开空调需要付很多电费,爸爸妈妈舍不得花这个钱,爸爸妈妈觉得可以等到天气更热些再开。
父母勇敢地承担该归因自己的责任,诚实地面对孩子,哪怕是拒绝,也不会让孩子的能量堵塞,而且事实表明孩子极富爱的能量。
一个网友说她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差,但父母就是舍不得给她买玩具。
等她做了妈妈,物质条件好了,自己的儿子拥有很多玩具。有一天去商场,儿子又要买这买那。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责备儿子乱花钱,而是向内看自己,看到了那个童年不被满足的孩子,她嫉妒儿子现在应有尽有,于是对儿子说:“妈妈小时候几乎没有玩具,妈妈嫉妒你玩具多,妈妈现在也不愿意满足你。”
儿子听完一惊,然后说:“妈妈你小时候没有玩具吗?那我的分给你好了,妈妈我可以抱抱你吗?”
孩子天生就爱父母,只是父母经常把自己童年的匮乏感投射到孩子身上,不爽快满足孩子,使得孩子也复制了他们的童年,长大后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家长。如果没有自我认识,这个轮回就会像基因一样传承。
孩子的到来,给了父母一面认识自我的最好的镜子,Ta可以照到父母的内心,孩子真是上天的馈赠。
03
女儿2岁2个月时去爷爷奶奶家住了一个星期。
在此之前,女儿已是每天稳定地喝三顿牛奶、吃三餐饭。爷爷奶奶却老觉得她喝奶太多影响饭量,于是到了他们家后刻意不给牛奶喝。
一个星期里,喝奶次数确实少了,有时候甚至全天没喝,一桶奶粉几乎没动。
爷爷颇为得意地说,我们把牛奶收起来,告诉她没有了,她开始也会哭,但我们转移她注意力她也就不喝了,吃饭吃得可多了。并嘱咐我,回到家后也要继续执行。
我回答,我不会限制她的需求。
回家后,我问女儿,爷爷奶奶对你好吗?
女儿说,不好,心里不好。
回来后,女儿要求喝奶的次数猛增,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喝上十次,一个星期就干掉了一桶奶粉,而且几乎不吃饭。
一开始我们也觉得很夸张,但又想,一定是之前憋得太狠了,孩子的需求现在全部释放,这是她自愈疗程的启动,于是我们全然接受,每次她喝完牛奶,我们都会问,还要吗?
她有时说还要,那就继续泡;有时说够了,表示满足。
有一天刚吃完午饭,女儿马上说要喝奶。
喝完,外婆问,还要吗?
女儿说,要,外婆不生气吧?妈妈不生气吧?
我们说,为什么要生气呢?看到你喝喜欢的东西,高兴还来不及呢。
大约20天后,女儿喝奶次数又稳定至一天三次了,饭量也恢复到从前。
被积极满足的孩子,不会把能量耗在与父母较劲上,也不会刻意地讨好父母,会特别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会恣意绽放,会舒展自我,会有一个丰盈稳定的内核,他人的评判基本动摇不了Ta。
04
如果你小时候没被父母慷慨对待,长大后,别人的评论随便就能把你推向岌岌可危的状态,那,你还是可以自救的。
允许那种岌岌可危的感觉存在,去感受它。它是一个向内看的契机,看到内心那个匮乏的羞耻的小孩,倾听Ta的诉说,Ta会告诉你是缺关心、缺包容、缺自由还是缺玩具,拥抱自己,满足自己,不投射向爱人、孩子或朋友。
你,自然会跟自己和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