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催促时辰,每个闲暇的清晨,我都想为自己准备一份精美的营养早餐,装在考究的餐器里,认真摆盘,持一份迎接新一天来临的好心情坐在餐桌前细细享用,即便是一个人。
偶尔拿起相机拍下来发个朋友圈试图与人分享,收获的大抵多是“太文艺”、”吃个饭都这么矫情“、”哪有那个闲工夫“........之类的评论。而那些少数留下赞赏之词的人,放眼他们的生活状态,同样的忙碌,不同的是他们都把子自己的生活捯饬的很精致。
可以理解,工业社会大家步履匆匆,焦虑满满。百代光阴如过客,多少人典当半生华年,换来的不过是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死水微澜的生活状态已然消耗了很多人的满腔热情,更别提心似远山净水,享风流岁序,与明月清风共情长。
生活的道场变成了博弈场,我们掠夺、逢迎、顾盼左右;我们伪装、计较、强颜欢笑。剩下的时间,只够内心焦虑、愠怒、经受、咀嚼寂寞。亟亟所想都是抢占更多的资源,耳目流盼均是如何积累更多的人脉。哪有什么心思去挑选一件精美的器物,烹饪可口的料理,巧思妙想地摆盘,内心敞阳地享用。这一切看起来就是多么奢侈的“矫情”,实属浪费时间,闲得慌。
殊不知,如蒋勋所言,生活美学就在于对抗一个“忙”字。纷芜岁月终究是需色彩着墨添趣味的,生活的小仪式恰如其分地让你放慢脚步,细品素常岁月中的每一寸美好。
很有趣的是,持这样看法的人在少数。好像我们的生活是不需要美学的。我们的传统文化重德行,与生活美学相去甚远。美即无用之学。但是又有很多人看着《蒂凡尼的早餐》中奥黛丽·赫本释演的霍莉每日清晨穿着黑色小礼服,戴着珠宝,在蒂芙尼精美的橱窗前宛若盛宴地享用可颂面包和热咖啡,又不禁对精致的生活和那一份优雅心生向往。再回头审视自己的生活,仪式感多匮乏,那叫一个“糙”。
社会工作讲究结果和效率无他,然生活注重过程与感受。心和物之间,还有意和知。仪式似一种规矩又胜于规矩。仪式感绝非简单的“强化”物质或过分外在裹挟,而是属于你雕琢生活的一种姿态,是你对生活的主动权而非被生活挟持,成为自己的人质。
王小波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而摧毁“诗意”的往往是素常生活里的”不在乎“,不在乎举手投足、容颜装发、房间里的杂物、厨房里的器皿、家具物件的摆放;不在乎喧嚣、杂乱、无序、甚至沉沦;不在乎生活趣味,更别提生活里的仪式。
还有人觉得这样的生活成本很”贵“,不尽然,”贵“在摒弃世俗的况味。“贵”在对生活的那份专注。“贵”在向外追逐的同时,多一份向内的找寻。而非全然金钱成本的投入。
冰心先生觉得,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足矣。我很认可这样的态度。要么有趣、有么安静。我不敢随意臧否任何人的生活理念,但我知道所有对生活的庄重和热爱都值得被肯定。
午后的一杯手冲咖啡我要,周末的精美早餐我要,出门前与爱人的吻别我要,纪念日里一页写满情人絮语的卡片我要... .... 在人生的每一个重大时刻,如出生、受洗、成人、结婚、葬礼等场合,我们都专注仪式,那为什么衔筑生活的点滴每一天里你不愿意庄重地赴这场时光之约?
所以,即便依旧是一个人的生活。我想,我仍会自持做个生活家,细品生活里的细节美学,打扫房间、整理物品、插上一束鲜花、铺上一块桌布、为一道菜认真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