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偶然看到的这张图,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种种趣事。
八九岁那年,家中有间专门放置各种杂物器具的房间,因为平常少有人进,所以常被小小年纪的我当作“秘密花园”。和姐姐吵架了,被母亲冷落了,我便一个人坐在里面,拨弄拨弄这个,把玩把玩那个,不知不觉一天也就过了,气也跟着消失无影踪了。这其中,就有父亲做木工活的各种用具。
如木锯,用它对木材进行一个初步的切割。接着将木头的一头固定在一条长凳上,而后用刨子将其刨光滑平整,刨子也分好多种。印象中只记得父亲有两把,一把大的,那时候的我们还不太能拿的动,还有一把小的,可能是用作精修用的吧。刨子划过木头的“哗哗”声,常常会让我们莫名的兴奋。父亲做工留下的木屑如果不及时清理掉会给我们留下另一片乐土,躺在上面,让身体慢慢地下沉,好似在仰泳。这木屑也是母亲灶头的引火神器呢。
木匠的的精髓之处就在于“榫卯之间”了,而这榫卯就是靠凿子、墨斗、铅笔等工具来完成。父亲的手艺,虽说不上有多上乘,一些家用小物件还是手到擒来的,板凳,茶几,这些都不在话下。最让我在朋友面前得瑟的就是那供奉祖先菩萨的香案了。简简单单的榫卯,却也让父亲制作出了坚实的家具,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香案也仍在家中服役,尽着它的那份责任。
父亲不是专业的木工,所以一般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开工,每一次我都会在旁边默默的看着,有时候他也会让我试着刨两把。或者干脆拿出一根没用处的木头,专门供我们刨,锯,画线。
感叹于我们童年的丰富多彩,进而也想让小鱼儿尝试一下。于是我拿起了手机发了信息问他当年的工具还在不在,虽然我也猜到了大概,可这又让我们多了一次无争吵,无嫌弃的沟通。只可惜了那些老古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