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重点关注时间管理应该是在2014年工作以后,但其实早在2012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动地接触过很多时间管理APP。市面上时间管理的APP很多,我亲测过十几款,虽然数量上估计还不及这类APP总数的1%,但每一个都是我是我看过介绍和测评后有选择的体验过的。今天在这儿介绍的这3款是我在对时间管理理解和掌握的不同阶段使用过觉得体验还不错的APP。
01 Google Calendar 轻松上手时间管理
第一次接触Google Calendar其实是被动的。当时在法国留学,一入学,老师打开网络版的Google Calendar介绍学期安排,而且要求我们所有人每天都要去登录查看,因为整个学期所有的课程、项目考察安排,老师都会放在Google Calendar上面,而且经常会有时间调整,老师也都是直接在日历上进行修改,我们每个人直接在自己的电脑上或者手机上就可以随时查看每天的时间安排和调整。整个学期中,有很多也是需要我们学生分组进行完成的Case,我们每个小组的安排也可以添加到其中,这样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小伙伴也都能随时了解每个组的进展情况和时间安排,用起来很方便。特别是Google Calendar也有APP,安装以后使用比网页版的会更方便一些。
Google Calendar的界面很简单,像课程表一样,每天都是按照小时来列的。也是因为这种到小时的安排,我个人感觉,它更适合每天的时间安排计划性比较强,可预见性也比较强,前一天能够比较精确的知道第二天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的人群,比如学生,或者企业高管,不太适合临时性工作任务比较多的人。它可以用来规划个人每天的时间,而我觉得最突出的还是共享功能,这样可以在通知和沟通上减少很多时间,提高不少效率。不像我们单位每天大多数时间都被浪费在挨个打电话通知开会上面。
鉴于国内使用Google Calendar貌似不是很方便,搭车推荐一款之前体验过的本土化APP——MyWeek。界面与Google Calendar几乎无差,功能上貌似会丰富一些,比如提醒、倒数日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
02 iHour 让你知道你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
这款APP和MyWeek是同一家公司开发的,粉了他们家很多歌APP,但下载iHour倒并不是因为铁粉到他们家每一个APP我都要下载,而是受到一篇文章的启发。那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如果想做好时间管理,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我个人觉得这个思想蛮有道理的,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合理的时间花在有效的事情上面,这个前提就是要了解清楚当前实际花费时间的现状,是不是存在浪费的现象。明明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86400秒,为什么别人可以完成若干项重大工作任务还能有时间做美味早餐,跑个10公里,看书充电,而自己每天仅仅是工作8小时后就已经精疲力尽了。所以,了解现状是发现问题的前提。
iHour的亮点还是蛮多的,你可以在开始做每件事情的时候,点开APP添加事项,它会自动开始计时,直到你做完这件事情以后,按下停止按钮。这样它会自动记录和生成你在做这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长短。当然,你也可以用它做时间计划,立项、设定计划在每周的哪些天哪些时段投入多长时间,到点了它会提醒你该做这个事情了,然后你做完以后它也会记录下这些时间。其实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可以生成时间饼状图,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你是如何消费时间的情况展示给你,让你一目了然,当然也可能像我一样,很触目惊心的发现原来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睡觉、看电视剧、打麻将上面。我个人觉得这种触目惊心是一件好事,让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如何浪费和消磨时间的,印象深刻,才能会产生足够的动力去改变它。
不过,我也需要实事求是地说一下它最大的不足,这可能也是很多记录型APP最大的弱点——所有的时间都需要人为输入,撇开某些人会不敢接受事实而去伪装以外,更多的情况是这导致它的受众比较局限。比如像我之前上学,整片时间都用来上课和自习,参加社团的时间也比较整装,这种情况下使用这款APP记录时间的话不用花费很多时间。但工作以后,每天临时性任务很多,工作之外的活动也逐渐多元化,时间越来越碎片,常常面临10分钟就需要切换一个项目的情况,这样人工记录的成本很高,就经常出现忘记记录的情况,这样使用起来可能没有那么方便了。所以这个APP到底适合不适合,需要你自己去体验了才知道。
03 Evernote 个性化定制版的时间管理工具
我觉得随着你对时间管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的不断深入,你对时间管理工具的需求会不断变化。就像我们使用相机一样,最开始入门的时候,大家都只会用傻瓜卡片机,随着你对摄影技术的掌握,大家会逐渐放弃傻瓜机,进而步入专业的机身、镜头、滤镜等个性化专业化的道路。我觉得时间管理的工具也一样。最开始入门的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时间管理到底应该怎么做,要如何去管理,那时的需求就是有一款傻瓜式的工具,简单粗暴地记录时间流向,一款工具可以满足所有入门人士的需求。但随着你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不断深化,技能不断升级,你的需求会变多,而且很多需求都是个性化的。比如我现在对时间管理的需求并不是简单的一勺烩,我希望通过这些管理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价值的升值,在年底做个人复盘的时候,我能知道工作能力提升了什么,语言能力掌握了多少,人脉关系链接了多少,生活技能get了多少等等,而目前市面上现成的时间管理工具很难满足我的这些个性需求。
也是受到一篇文章的启发,我用Evernote+晨间日记的方式,创建了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其实,工具用Excel,Onenote都能实现,方法用番茄工作法、晨间日记也都可以,只要是适合自己就好,而Evernote+晨间日记的方式比较适合我。这个方式已经坚持了2年,感觉还不错,至少2016年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基本都完成了,部分目标还达到了升级目标的标准,比如TOPIK考试原本计划去年考到三级,学的课程也是三级的课程,但最后差一分达到五级水平,这种成绩回馈还是会带来很大的惊喜。
我的方法很简单,用Evernote建立一个笔记本组,标题叫“XX年晨间日记”,在组里先建一个题为“XX年目标”的笔记,列出今年想完成的目标。然后就是每周新建一个题为“第X周 X月X日-X月X日”的笔记,里面绘制一个九宫格,具体是几宫格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像我一般情况下就是九宫格的形式,但今年上半年筹备婚礼,还专门添加了一格“备婚”,就变成了十宫格。具体每格的内容根据自己列出的年度目标进行归类设置,然后在每一类的格子顶端写上这些目标,时时提醒自己。每个月对这些目标复盘一次,然后把复盘情况写在“XX年目标”笔记中,如果这个目标完成了就在“XX年目标”笔记中把相应的事项打钩,同时在完成的那篇笔记上把目标标为其他颜色,表示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了。这样以后复制粘贴的时候都会延续下去。每周看着TO DO LIST被小勾勾填满,每个月都会有那么1-2个目标换个颜色的时候,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这也会促进不着急不断完成后续的任务,行程正向循环。
用Evernote来记录最大的方便之处在于,即使是免费账户也可以同步两个设备,手机一个,电脑一个,可以随时修改和同步每篇笔记,用起来还是蛮方便的。我的其他知识积累也都在用Evernote记录,虽然技能还没有开发完全,但是偶尔能及时在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也还算OK的。
除了上面几款工具以外,还有很多能否满足不同需求的APP:比较少女心的,Do!Spring Pink和Check!Lite会带来更愉悦的体验;只是单纯地想每天坚持一些事项,如果喜欢界面简单的,Daily Insist还不错,如果觉得坚持有困难的,不妨试试用你不用费劲就能坚持玩一款游戏的思路和理念来帮助你坚持一件事情而开发的一款APP——PlayTask。
其实介绍了这几款工具是我个人在不同阶段体验过觉得用起来比较顺手的,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不妨可以尝试一下。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具,从此开挂一样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