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

从某种意义上,宋之后,中国再无贵族,上逆至唐朝,纷纷落落,倒还有一些贵族的残叶。

陈寅恪先生曾说:西魏、北周、隋、唐帝王皆出一门,即:大名鼎鼎的关陇贵族集团。

骆宾王更有诗云:“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

中华文明,历经了雄汉盛唐,封建文明,就长达一千多年。这其中,诞生了无数门阀世家。

多少人苦心经营,薪火相传,更有甚者,有家无国,这些世族的势力,业已达到了把控朝政的地步。

其中影响最大的,可能要算南北朝到唐这一时期的“关陇贵族集团”,这个大名鼎鼎的关陇集团,实际把控了中国,差不多500多年之久的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所谓“关陇集团”这个概念,其实是由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提出,他将北魏时期,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周围,一些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

北魏初立国,定都平城,距西戎不过百里之遥,为拱卫首都平城,遂在内蒙古南部、河北北部设立六个军镇。并鼓励世家子弟,前往博取战功,护卫边疆。

豪族子弟纷纷前往,以期能取得大小战功,作为进阶之门。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国家的战略部署,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洛阳地处中原,远离西戎。再无拱卫都城之说。

六镇位置遭到了严重削弱,边疆再无战功,此举引起了六镇军民,主要是青壮派武官的严重不满,叛乱遂起。

尔朱荣原为西北羯族首领,借着平叛的机会,整合了一批优秀的豪杰势力,成为一霸。

随后他挟天子令诸侯,俨然曹操第二。

然而悲催的是,挟天子令诸侯这件事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不只需要无比强大的个人本事,还需要以超凡的人格魅力才行。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能把这件事玩的游刃有余的,不过曹操一人而已。

其余人等,如大将军何进、李傕、郭汜、董卓之流,无不落得身死家亡的下场。

果不其然,尔朱荣一世英明,最后竟被自己亲手扶立的傀儡皇帝给刺杀身亡,麾下的精兵,也随即四分五裂。

北魏大权旁落高欢之手,成为日后北齐立国的班底。

贺拔岳本是尔朱荣麾下一员大将,尔朱荣死后,他带领之下的八百轻骑,大力经营关中,选拔人才,如宇文泰、侯莫陈崇、赫连达等人,都隶属这支军队。

这就是关陇集团的雏形,贺拔岳也成了关陇集团的开山鼻祖,即关陇贵族集团的第一代当家人。

不过,贺拔岳这种搞山头主义的作风,引起权臣高欢的严重不满,派人暗杀了贺拔岳。

贺拔岳死后,众将推举宇文泰为新的首领,掌握了关陇集团的宇文泰,日后成立了北周。

宇文泰掌权之后,一改魏晋以来萎靡之风,提倡儒学,任人唯贤。

同时他又改革兵制,创立府兵制。

当时较有名望的门阀,有河东裴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弘农杨氏、敦煌令狐氏等等。

宇文泰鼓励鲜卑世家与汉族通婚,并通过官职、联姻等手段,拧成一股强绳,打破了“永嘉”“南渡”以来的胡汉对立。

宇文泰依托于这些关陇贵族势力,设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将关陇贵族紧紧的团结起来,有效对抗山东、江南地区的政治问题,关陇贵族集团正式形成,粉墨登场。

而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的后人建立了隋唐。例如,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其后代是隋朝皇族;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其后代是大唐皇族;李弼是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还有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李靖等也都是出自关陇集团。

宇文泰死后,关陇集团内部也出现了分裂。

杨坚是大柱国杨虎的儿子,先是与宇文家族的决裂,他进而灭掉北周,建隋称帝。

虽然朝代更迭,但是从内部层面上讲,隋朝仍然是以关陇集团的势力为基础,整合建立的。

而李氏唐朝,也是关陇势力内部分裂出来的势力,也就是说北周、隋和唐的朝代更迭,不过是关陇集团,内部领导人的更迭而已。

唐朝成立后,经历了最初的发展,皇权日巩固,皇权和集团势力最终还是发生了碰撞,皇权要发展,就必须挣脱关陇集团的束缚。

李世民重用关东豪杰来制衡,李治通过立武则天为皇后,打击关陇集团的代表长孙无忌,武则天大开科举选拔寒门书生,都是皇权为了挣脱集团势力的束缚的一些手段。

通过这些手段,关陇集团权力中心日渐崩坏,出将入相的比例已经很小,他们也不再坚持关中本位制。开始与山东集团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斗争。

至“安史之乱”前后,关陇集团已经极为衰微,只得选择与关东的“五姓七家”合流,共同撑起唐朝的半壁江山。

但是,不论“关陇集团”还是“五姓七家”,末后、都迎来一位他们很不欢迎的男人,此人名叫朱温。朱温灭唐建梁之后,把“五姓七家”的人都扔到黄河里头了,这标志着:实际控制了中国500多年的关陇贵族集团,他的根系势力彻底灰飞烟灭。

至此以后,中国再无真正意义上的门阀大贵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