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的喜好也许是一个人从骨子里不自觉显现的一个过程,与人的性格其实息息相关。
有意思的是,能让众人小聚围坐一起的,自古以来,无外有二:酒,茶。但其实两者功效,风格完全不同。
常言,无酒不成席。可见中国的酒席已成一种礼仪习俗。可在我看来,饮酒看似一群人的狂欢,但最终是奔着孤独去的。若一杯酒贯穿于一整个佳宴,于己而言,这是人品问题,是尴尬,此为孤独,若酒桌上承蒙厚爱,总不免礼尚往来,酒过多巡,未免聒噪起来,好听不好听的话也开始多了起来,平时想说不敢说的,敢怒而不敢言的,这个时候统统开始渗露出来。过后别人不计较倒还好,可是总不乏有些人借醉而又醒三分,事后以酒后吐真言为由对你所言耿耿于怀,那你就不好办了,此更为孤独。不管何种情形,喝酒后都如入无人之境,不沾或少沾酒者,本身就显得另类,饮酒适量者自与旁者几无共同语言,而过量者已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在旁人眼里,那是癫狂的表演。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散去之后,一席人各自有各自的盘算,各人有各人的思绪,更何况还有酒精的作用,让人在暂时的麻痹之后陷入莫名的空虚之中,酒入愁肠愁更愁就是这个道理。
如此,好友相聚,焚香品茗,倒是奔着细水长流的君子之交去的。自古禅茶一味,茶让人静心,片片茗茶,滴滴甘泉,杯杯凝露,聊的是家常,品的是人生。不同的茶,尽显不同的人生,人生百味,都在茶中。得一好茶,如得一知己,且至死不渝。看某个人,便一眼万年,品某种味道,却也一口万年。如若以后吃的不及它,都只能是将就,直到有一天遇到更好的。可到最后,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最初的那个味道,可见味觉的记忆是最持久长情的了。
一日,于一尊师处,偶得一花草果味红茶,香气浓郁,甚是喜欢,有段时间,四处寻觅,后寻得那般味道,时间一长,又觉香料太足,失了茶之本味。其实与红茶之缘,也是起于朋友相赠的一盒包装精美的红茶。之前,对茶涉猎广泛,却未有钟情之味。自此茶之后,独对此种单味红茶情有独钟。它的淳厚甘顺,夹杂丝丝花香,点点果味,品茗闻香,捧杯于鼻尖,绝对是种享受。茶种万千,独爱红茶,其实也正是性格使然。人至中年,少了冲闯之气,不喜浓烈,多了岁月的沉淀,尤爱淳厚。
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觉口感又会有些微变化,但人生百态,也就在这“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