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好的婚姻,其实与对错无关?

我是若平,这是我的每日一篇文章,今天是第158篇。 *^_^*

3月9日樊登读书app上架心理咨询师金韵蓉女士的《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

看见书名,我们肯定想:所有人都会要的幸福啊,怎么会要的是对错呢?

这就要联系到80年代前的国人几乎没有“幸福”的概念,更谈不上关于“幸福”的教导了,所以养育、培育的的使命任重道远。

《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我觉得有两个重要突出点值得重视和学习。

一、男女大脑结构的不同。

人的大脑有很多“小房间”,比如左脑、右脑、前脑、延脑、额叶等等,我们称之为脑室。脑室和脑室之间有隔间。男女最明显的一个不同,就在于左脑和右脑的隔间是不一样的。

男人的隔间特别结实,就像钢筋水泥一样,脑室与脑室之间基本上“鸡犬不相闻”。左脑在思维的时候,右脑不知道左脑发生什么事,因为这个隔间的隔音特别好。

但是女人左脑和右脑的隔间有点像海绵,有很多洞,这些洞就是神经素。所以女人的左脑在思维的时候,右脑就会进来掺和意见,那么右脑在感受的时候,左脑也会进来掺和意见。

二、我们肩膀上判官的态度取决于什么呢?很有可能取决于我们童年的家庭环境。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对特别残酷的父母,这个我们没办法选择。作者建议,我们与其整天觉得自己很惨,并把这种情绪代入自己的生活,还不如去理解父母之所以这么对我们,有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情绪的原因。

作者相信,很多讨人嫌的或者是残酷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求救的原因。

比如,妈妈对孩子很刻薄,其原因有可能是她的丈夫对她很刻薄;爸爸经常打孩子,其原因可能是他的爸爸就曾经这么打他。所以,当我们理解了这些行为背后的求救的原因后,就会有很多温暖涌现出来。

我们再去对待他们,态度和心情就会不一样。在面对家人的时候,我们虽然不能一味地迁就,但是也要拿出足够的理解和包容。

综合历史,听的、看过的书,加上现实社会从30后到10后的每个年代的人们,大家想想——
每一位天真无邪的孩童,
他/她最需要父母,
最爱父母亲,
每一位真爱无敌的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的父母,最爱的是孩子们,
对吗?
我在想如果是小孩子他/她会是希望这样的吧?
如果不是一夫一妻,这个社会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文明吗?
如果不是一夫一妻,古代的那些宫斗,是不是还会继续上演?
如果不是一夫一妻,人类会不会灭亡?

如果爱情里,只有柴米油盐,只有风花雪月,便以为能相守一世,那一定是你误解了什么。爱情应该有未来,有人和你一起对抗平庸,一起披荆斩棘,一起克服柴米油盐,一起面对生老病死,在人生终结时,有人和你“在一起”,这才是爱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