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
1.( )是课程安排的整体规划,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单选)
A.课程计划
B.课程评价
C.课程标准
2.古希腊的“七艺”属于( )。(单选)
A.学科课程
B.实践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
3.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好比“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说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单选)
A.解惑者
B.研究者
C.引导者
D.支配者
4.研究性学习强调( )。(单选)
A.以学生为主
B.以书本为主
C.以教师为主
D.以课堂为中心
E.课时计划
5.关于我国新课程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
A.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
B.旨在扭转以“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
C.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而是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D.倡导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只是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
6.下列有关课程资源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是课程资源
B.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是课程资源
C.课程资源就是教材
D.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7.为了传承地域文化,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的习惯与文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发出一系列的极具区域文化特色的课程。比如戏剧课程、方言课程等等。这类课程属于( )。(多选)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地方课程
D.核心课程
8.“学生减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判断)
9.直线式和螺旋式是教科书编写的两种基本的组织方式。对一些理论性、难度或操作性相对较低的学科知识,采用螺旋式组编较合适。( )(判断)
10.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简答)
二、答案解析
1.【答案】A。解析: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本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答案】C。解析:新课程改革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六方面入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直接经验的积累,课程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局面,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因此选项A正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主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选项B正确;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的系统改革。C选项相对于其他选项而言,表现出一定的狭隘性,不准确;D选项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选项D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C。
3.【答案】C。解析:A项教师的解惑者角色是指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B项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是指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C项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是指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实现创造性的发挥学生新的方法和思路。其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且应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千方百计地通过示范作用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按预定的目标发展。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好比“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强调教育对人的引导作用,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角色。故此题选C。
D项说法本身不正确,教师不存在支配者这种角色。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教学的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结合题干的关键词“课程安排的整体规划”及“有关教育教学的工作的基本依据”,A符合。故本题选A。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的区分。
选项A,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订的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选项B,实践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选项C,核心课程,亦称“问题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
选项D,广域课程是指将各科教材依照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古希腊的“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属于学科课程。故该题选A。
6.【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也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是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A选项表述错误,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均属于课程资源,故排除;C选项课程资源就是教材,该说法过于片面,故排除。故答案选择BD。
7.【答案】BC。解析: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与隐性课程相对。题目中开设的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即为了传承地域文化,因此,属于显性课程。同时,题目中所说的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设的,亦属于地方课程。而核心课程是以社会基本需求和生活为核心,将若干重要的学科结合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并与其他学科相配合,成为每个学生所必修的课程,与题干不符。因此,本题选BC。
8.【答案】×。解析: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答案】×。解析: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对一些理论性、难度或操作性相对较低的学科知识,采用直线式组编较合适,对一些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螺旋式较合适。故题干将螺旋式与直线式混淆,说法错误。
10.【参考答案】
教科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
(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