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区表
分区表是一种粗粒度、简易的索引策略,对应用程序完全透明,可以简化手工分表的很多工作。但是在使用分区表查询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只查询某几个或某一个分区的数据,否则性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二、视图
视图可以理解为对好几个表的复杂查询而产生的一张组合表,MySQL处理视图有两种算法,合并算法和临时表算法,尽可能使用合并算法,临时表算法会存在性能问题。
临时表算法:在视图中包含Group By、Distinct、任何聚合函数、UNION、子查询等,原表记录和视图记录不能建立一一映射的场景中,MySQL都会使用临时表算法。换言之,可以建立一一映射的场景,MySQL就会使用合并算法。
Explain中select_type=DERIVED(派生),那么就是使用临时表算法。
三、外键约束
外键是有额外开销的,因为每次都需要查询另外一张表,也意味着需要额外的锁,在应用程序中实现约束,多数情况下是更好的选择。
四、在MySQL内部存储代码(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事件)
存储代码的优点:
a.它在服务器内部执行,离数据很近,节省带宽和网络延时
b.服务器端可以缓存存储过程的执行计划,反复调用,会大大降低消耗
缺点:
a.MySQL没有好用的开发和调试工具,编写难度大于其他数据库
b.存储过程的效率要比应用程序代码稍微差些
c.存储代码会给数据库的部署带来额外的复杂性,如果没有存储代码,只需要维护代码和库表结构,现在额外需要增加存储代码的部署
d.MySQL没有控制存储程序的资源消耗,所以存储过程的一个小错误,可能直接把服务器拖死
e.存储过程会给服务器增加额外压力,数据库服务器的扩展性相比应用程序的扩展性要差很多
五、游标
MySQL的游标极具陷阱性,当你打开一个游标,需要执行整个查询。
六、绑定变量
当创建一个绑定变量的SQL时,客户端想服务器发送了一个SQL语句的原型,服务器端收到这个SQL语句框架后,解析并存储这个SQL语句的部分执行计划,返回给客户端一个SQL语句处理句柄,以后每次执行这类查询,客户端都指定使用这个句柄。
有几个优势:
1.服务器端只需要解析一次SQL语句
2.服务器端会缓存一部分的执行计划
3.二进制的方式发送参数和句柄,比起每次都发送ASCII码文本效率更高,并且节省更多内存和减少网络开销
4.MySQL在存储参数时,直接存放在缓存中,不在需要在内存中多次复制
七、用户自定义函数(UDF)
八、插件
九、字符集和校对
字符集和校对规则,有层层继承的属性,当数据库、表、字段没有特别指定字符集和校对规则,就会默认为上一层设置的字符集和校对规则,数据库会继承服务器全局默认的字符集和校对规则。
UTF-8可以基本支持所有的字符,但是每个字符都会占用三个字节,索引方面,也会缩短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十、全文索引
十一、分布式(XA)事务
MySQL内部XA事务协调存储引擎和二进制日志,外部XA事务可以参与到外部的分布式事务中
十二、查询缓存
当查询命中缓存的时候,MySQL会立即返回结果,跳过解析、优化和执行阶段。
但是为了维护查询缓存,MySQL在缓存生成和缓存失效需要提供额外的开销,所以查询缓存并不总是提升性能的,当维护查询缓存的开销大于带来的性能提升时,我们就需要关闭查询缓存。
维护查询缓存的开销,主要分为缓存生成的开销和缓存失效的开销,缓存失效是一旦某个表进行了更新,需要让这个表相关的查询缓存失效,如果需要失效的缓存比较大,这个开销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可能会导致MySQL的僵死。
如何判断是否应该使用查询缓存,可以参考MySQL的Qcache_*相关的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