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闺蜜最近遇到了26年最糟心的事情,她来自己安徽北部,一个并不富裕的城市里并不富裕的家庭,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均已成家,父母年迈,自己在本地农村小学教书。终身大事一直以来都是父母的心头大事,今年过年,去嫁到杭州的二姐家过年,二姐夫给介绍了个当地的男生,警察,俩人聊聊感觉不错,一直保持着联系,上周,闺蜜去了杭州,见了男方的家人,感觉也还不错,于是就陷入了无边无际的纠结之中。
首先,假设她嫁了过去,第一,她要放弃她目前稳定的教师编制,远离这边的父母、亲朋好友;第二,到了杭州,她需要重新找工作,因为是专科学历,想考杭州的编制可能会比较困难,最可能的是去到培训机构当辅导老师。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远嫁不是一件多么另家人开心的事情,虽然现在社会交通很发达,很便利。父母担心孩子不在身边,有了矛盾无法帮衬着,这一切我们都可以理解。闺蜜来问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杭州是一个发展很不错的城市,机会多,接触的新鲜事物和理念肯定比小城市快,另外,碰到了有感觉的人,轻易错过确实也不甘心。可是今天我看到了一段话,有种钝钝地、敲击心底的沉重。文章说:比起爱或不爱,对生活的计划、对物质的观念和对文化的容纳,才是人们面对婚姻的斯芬克斯时,要解的迷。对生活的计划先抛开不讲,对物质的观念和对文化的接纳,我觉得原生家庭之间肯定多多少少是有区别和差异的。我个人一直认为,无论两个人爱或者不爱,婚前所有明面上给对方的支出(明面上指让双方父母知道的花费),男女双方最好对等,不要有太大的差别,哪怕说男方不在乎女方的家庭、或者女方不在乎男方的家庭,这种说辞都是嘴上说、或者自己为自己灌输的先进理念,我们的骨子里,都是优点攀比和虚荣的。一旦出现矛盾,随口而来的可能就是付出不对等带来的抱怨。
有个例子,之前男朋友一直对我不错,我说不需要铺张浪费,不需要太多形式,但是有一天,我看到了别人的表白架势,鲜花、蜡烛、蛋糕、气球,虽然很“俗”,但是那一刻我的内心是非常不甘的。为什么我没有?于是,在接下来和男友的聊天中,我就语气中不自觉的流露出不开心。看,不要形式主义是我自己提出的,可是为什么看到别人形式主义时,我心里不是不屑,而是酸溜溜的羡慕呢。同理,有一方家庭说,我们不在乎对方的家庭贫富,但是真当双方家庭差距较大的时候,心里自然是另一番滋味。
中国人强调门当户对,在现代来看,我还是觉得,在五官顺眼,三观相符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家庭和自己登对的,其实对婚姻而言,是相对安全的。至于,身为一个北方姑娘,到底要不要嫁到南方,如果同样一个人,出于婚姻考虑,我还是建议选择和自己生长环境类似的。如果实在是喜欢那个人,同样可以嫁到南方,但是这时候需要自己充分评判双方的三观是否相符,生活方式和理念是否和谐一致。然后,姑娘,最最重要的,你可能需要更加努力,去实现经济独立。哪怕最后最后,遇到了最坏的结局,照样可以潇洒地扭头走人。
(以上文章属于个人第一次发文,个中观点纯属个人想法,没有任何抨击意味,不赞同的亲不要太激动哦~~第一次发文,好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