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疗法使用的逻辑推理

焦点解决疗法思维是从逻辑上推理的,目标—行动—方法—积极关注。实际应用中则是倒过来的,我们先保持积极关注心态,从而坚信方法就在例外中,而这些方法真正有效取决于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达到预定目标。


人是因果动物,遇到事情问题时候总是希望归因得到一个解释,这样才会安心。因此心理学家说,归因不仅仅是心理过程,更是人们的心理需要。

而焦点解决疗法恰恰是逆着因果逻辑的,出现问题之后,着眼于问题解决之道,而不是寻找原因。因为后现代思维深知,心理问题的原因都是找出来的,换句话说原因都是建构起来的,一个问题的出现有着N种原因,每个人都会建构不同解释,这对于解决问题并无益处。

因此,我们可以用逻辑思维方式,来理解焦点解决疗法的非逻辑思维框架。

首先是以目标为导向。既然原因是主观建构的结果,而且搞明白了原因无助于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本身就是建构的,每个人对于问题有着不同看法,比如有人就不会觉得是问题,因此可以直接奔着解决导向去。

实际上,职场工作中完成某个任务时候,上级要求很简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这是有着深刻含义的,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因此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就是可行的。

其次是以行动为导向。既然我们可以不问原因,“无问东西”,直接奔着目标去处理,那么明确了目标之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行动。行动产生价值,但是问题的维持恰恰是由于缺少行动,或者采取了无效的防御性质行动。

理想和幻想都是指向未来的,二者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有效行动。当我们采取可行有效行动时候,就会距离实现理想接近一步,否则只是整天空想不去行动则成幻想。

通过目标的确立,要求求助者树立行动思维,这是关键一步,必须反复强调,问题的存在说明现在应对是无效的,必须采取新的有效行动。

第三就是应对方法导向。行动是解决问题必需的,有效行动才是事半功倍的。首先要明白现有方式是无效的,必须改进或者发展新的方式,这就带出了“方法就在例外中”。共同寻找曾经有效的行为,思考过去曾经做了什么减缓了问题发生,比如学习成绩的提高,一般思维是补习最差的功课,换个思维就是金刚钻理论,补习较好的功课,利用获得好成绩的亲身体悟,而后复制到较差功课学习中。

回想八十年代的“先富带动后富”政策,暗含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也在于此,我们总要找个突破口,而挖掘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和成功经验才具有可操作性。为何要用自己的曾经成功经验呢,就如同有朋友说的,“成功的模板即使复制过来也未必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练好内功,走自己的路。”

最后就是积极关注导向。要想协助发现求助者已有资源,相当于要避开目前呈现的问题,人们惯性是容易看到问题而非潜能,这就需要训练积极关注能力,看到求助者身上具备的潜能。

清楚问题只能自己去解决,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才会关注求助者积极正向特点,启发引导发现适合自己的方法。带有自己特征的方法最熟悉,最有效,最主动,这个方法一旦确定,行动执行力才有保障。

事实上,上述焦点解决疗法思维步骤是从逻辑上推理的,目标—行动—方法—积极关注。实际应用中则是倒过来的,我们先保持积极关注心态,从而坚信方法就在例外中,而这些方法真正有效取决于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达到预定目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7月8日星期六,和室友从超市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回来,开始一点一点的收拾房间,内心非常的平和,甚至有点感觉自...
    啊绵阅读 1,332评论 0 0
  • 黑暗 黑暗 一直都是黑暗 找不到的方向 看不到的色彩 死寂 死寂 一直都是死寂 听不到的美丽 感受不到的芳华
    肥仔五六七阅读 1,631评论 0 0
  •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夜大风,本未睡好,难得周末,还要去培训,惆怅) 三:众里寻他干百度,...
    青山流水陈震廷阅读 2,481评论 0 0
  • 冬爷爷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很冷要穿上很厚衣服,不然你会很冷。 有的人会雪中打雪杖,会堆成雪人,多长时儿球,打雪...
    莹航阅读 2,76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