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就在昨天,我们这个北方的小城市,下了一场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冬雨。雨水真的是雾霾的克星,只一小会儿,空气清新,视野开阔。
只是这些吸收了雾霾的小水滴,一落地就被大地的寒气,冻成了冰晶。成了天然的溜冰场。我的老父亲不幸中招,在大门口被滑倒了!
母亲给我打电话的气候,我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电话里母亲拖着哭腔,跟我说父亲摔倒了,也不知道在地上睡了多久,被邻居发现帮忙扶回了家。我听了,顿时一阵焦急,妈妈还在懊恼都是自己不在家的缘故。
我打断妈妈的絮叨,对妈妈说,我一会儿就到,你别慌,先在家等着。
挂了母亲的电话,马上就给老公打,让他赶紧陪我去我妈家,好在老公已回家,立马就可以走。全然忘记了两个人还正在冷战,这两天谁也不理谁。
在这个小城里,弟弟妹妹都在外地,也没有别的近亲。爸妈只有我可以依靠,我只有老公可以依靠。
小区门口的小坡,滑溜溜的像一面镜子,人都站不稳。一辆小货车开上去,又退回来,再加大马力冲上去,再退回来。如此往复三四次,还是上不去。
我心中一阵焦急,我跟老公说,要不我先走,你随后再来!
老公说,稍等一下,一起走吧!
我其实也是知道的,老公不去,我去了也顶不上用。我和母亲是怎么都扶不动父亲的。我这才体会到,老人们喜欢儿子,也是有道理的。
老公过去和货车司机说了说,货车退后,给我们让开路。我也担心我们的车子上不去,两手攥成拳头,紧张的要命。我们的车子很是争气,缓缓的开了上去,一路上我嘴里不住地,祈求佛菩萨保佑,保佑我的父亲身体没有大碍,保佑我们的车子在这明镜似的街道上平安行驶。
其实距离也不远,十分钟就到了。下了车,还要步行五六分钟。昏黄的路灯,光线太暗,看不清楚路况,我和老公一步一滑,跌跌撞撞的走在小巷子里。心里不禁发愁,一会儿去医院的时候咋走啊!
到了母亲家里,屋子里站着四五个帮忙的邻居,父亲半躺在沙发上。我没顾上感谢邻居们,伏在父亲身旁,抱住被雨雪浸湿的棉衣肩膀,此刻,父亲看起来清醒了些。父亲还在向母亲争辩,他没有去大门外,没有跌倒。
很显然父亲被跌蒙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出去的事情。事后,我想起经常有老人在路边跌倒,路遇好心人,扶了老人却被赖成肇事者的事情。我这才理解了,讹人的老人也不是成心讹人。只是像我父亲一样,忘记了前因后果。
父亲很固执,也很有脾气。在我们准备扶他去医院的时候,他固执的不同意,说歇歇就好,甚至说根本就没有跌倒。看他这模样,我心里既是着急又是火大,不由得说,那你说说你到底是怎么睡在大门外面的?
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又耐心的劝他,说,咱就去检查一下,没事了就回来,你看我妈吓成了个甚,检查一下咱谁也放心!
终于,老爸同意去医院,可怎么去却成了问题。邻居推来了小推车,太小,父亲坐不进去。老公要背着走出去,我也不放心,路面太滑,一个人都不好走,更何况背一个人走,滑倒的几率更大。最后我和老公一面一个,把父亲的胳膊搭在我们的肩膀上,我们一只手拽着父亲的胳膊,一只手拽着父亲的裤腰,帮助父亲抬腿,母亲在后面帮衬着。
不长的一个小巷子,却走了半个多小时。出来大路上,路灯的灯光反射在路面上,明晃晃的一片。把父亲扶上车子,交待老公开慢点。
到了医院,老公和这里的大部分人都熟,找了医生,没有挂号,就直接去做CT。父亲这时候虽然清醒了很多,但还是记不起怎样跌倒的。
一会儿结果出来了,脑部有点渗血,但不严重,终于可以放心一点了。
先在急诊室住了一晚,挂了两瓶液体。稍微安顿住,才想起没有吃饭。去医院的食堂问了下,还有一点稀饭。这食堂真黑,一小勺掺了水,能照见底的稀饭两块钱,都不够人喝一大口。
本来以为没啥事,明天就可以回去了。就在快要输完液的时候,医生过来嘱咐,夜里多注意病人情况,有异常叫他。我多问了句为什么,原来担心大脑继续渗血,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一整夜,我和母亲都不敢睡着,父亲睡的也极不踏实,翻身都不利索,有两回险些掉床底下了,到了后半夜,睡的才安稳些。
俗话说得好,有奈出在无奈,赤脚跑到口外。平时及爱干净的我,累极了,也顾不上脏不脏,用卫生纸擦了擦空着的硬板床。裹着衣服躺下了,总比坐着舒服些,还能打个盹。在医院里能有床睡,就是极大的幸运了。
第二天,我回家取了些生活用品,做打长久战的准备。正式办理了住院手续。单位有事,我回去了。老公推着轮椅,陪父亲做各项检查。老公一个电话打来,问我老爸吃早饭了没有?妈不在跟前,老爸说不记得了。等我再过去的时候,一切已经安顿妥当,老爸在病床上已经开始输液。
我说,老爸,你真的不记得早上吃没吃饭?
老爸说,那会儿忘记了,这阵子又想起来了!
我说,那你说说早上吃的啥?
老爸的回答,是面疙瘩!
早上明明吃的是我给买的混沌。
父亲经过这么一跌,脑子痴呆的厉害,他还不甘心,老问,一句话能问十几遍,每次都的好好回答,怕他老人家生气。我和母亲也不敢说已经问过好多次,怕爸爸自己也担心。
中午出去买饭,小店里的老板娘,热情的说,今天是冬至,吃饺子吧,我自己包的!
我也欣然接受,答应说,好,一份饺子,再要一份面!
父亲虽然住院,但是肠胃好,冬至吃饺子本就是我们这里的风俗。有一点过节的气象,让老人也开心点!
等饭的时候,我心里想的还是老爸的事,父亲岁数并不大,才七十三岁,见过人家八十多岁的老人,也不见得怎么老。就在前三年,女儿初三,父亲和母亲还去给她们做饭,开家长会。短短的三年的时间,身体变化竟然如此大。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开启了加速度,飞速前进,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也带走了父母年轻健康的体魄。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就苍老了容颜,弯曲了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