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火爆的莫过于社交电商,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平台,层出不穷,打着分享赚钱,自用省钱的模式,社群运营,团购,砍价,自用省钱,分享赚钱,以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玩法征服了大众。
相信这一点,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如果你的朋友圈干净的连一个每天刷广告的圈友都没有,那这下一波高速发展的风口恐怕要与你擦肩而过。
社交电商的几年已经走完传统电商的十年!搭上了互联网和社交裂变的指数倍快车,这就是为什么拼多多虽然假货丛生,三年便敲响了上市的钟声。今年的财务报表一出,瑞银UBS就宣称,拼多多已经超越京东成为了第二大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量达到4.185亿,较2017年增长了71%,超过京东的3.05亿用户。
根据UBS预测,两年后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将达到6.28亿,与阿里巴巴去年年底的用户数持平。要知道,阿里巴巴用了15年才达到了4亿用户,京东用了21年也没达到,拼多多只用了4年。
社交电商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做降维打击。什么意思?电商就是对传统零售的降维打击,范冰冰,张雨绮入驻小红书就是对网红的降维打击,直播App,抖音对传统媒体也是一种降维打击!社交电商这个模式的创新,改变了消费习惯,从而颠覆了整个市场格局。
这种趋势的发展,在管理学上,就是所谓的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破坏性创新,由哈佛大学教授Clayton Christenson提出。他所表达的观点是,往往固步自封的大公司,由于达到了市场的顶端,而不去在意,或是为了维持现有的盈利模式,而忽视了,他们原本看不起,感觉很low,很不规范的商业模式,商业趋势,从而导致这种低纬度,低端的趋势逐渐形成大的趋势,最终严重打击,或颠覆原本的商业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各大电商巨头在微商的门外觊觎徘徊多年之后,终于也在2018年短短几个月内“攻陷”,纷纷下海。不仅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在大举进攻社交电商业务,而苏宁,永辉这类有线下门店作为支撑的更是玩出了新花样。几天前,格力集团董明珠宣布进军微商,专门成立了微商公司珠海格微。全国2650个县,每个县设微商代理。
这个很不规范的微商模式在几年的撕杀中,法律的不断完善中,逐渐走向正轨,新的电商模式正在产生。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当下的红利,当下的风口。当微信突破十亿大关,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媒体和流量的时候,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了。
如果我们回望一下中国电商在过去的十年的几大阶段性的发展,其实你会发现社交电商的必然性。第一阶段,阿里巴巴整合批发供货商,汇聚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了B2B的模式。
第二阶段,阿里巴巴孵化出了淘宝,赋能体小商户卖给消费者,形成了C2C的模式。
第三阶段,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品牌,天猫京东的出现,形成了B2C的模式,并涌现了一批更专注的垂直领域,比如当当网。
第四阶段,传统电商平台,问题涌现:假货层出不穷,流量越来越贵,获客成本不断加大,微信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社交销售成为常态。商家发现,利用社交拼团,社群矩阵,不花一分钱的推广费,就可以有海量的流量。同时消费行为正在改变,以人作为销售渠道,社交圈,KOL的信赖度逐渐提高。
从微商泛滥,到社交电商逐渐兴起,形成了规范的S2B2C的商业模式。社交电商的兴起模糊了消费者和消费商的关系,模糊了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个人轻创业,企业化管理。
社交电商的上半场战役已经打响,平台式的社交电商逐渐取代初期混乱丛生的微商。下半场的战役各大平台,在产品质量上,模式上,供应链上都有了大的提升。下半场的成功取决于各大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否拥有足够优秀的品牌,强大并且差异化竞争的供应链,和经得起考验的商业模式。三者缺一不可。
这个时代是个圈钱的时代,你看不上的事,有人看得上,你看不懂,有人看得懂,你不行动,有人会行动,中国从来不缺人,不缺机会,不缺行动。马爸爸说得好:这是个抢钱的时代,哪有功夫和那些思想还在原始社会的人磨叽。
社交电商这一波趋势,像极了10年前的个体创业纷纷开淘宝的趋势。如今,一部手机,无论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销售,卖货,组建团队,睡个觉收益也在涨。所以,你可以等,可以看,可以单纯做个消费者。但是,当它的蓬勃发展打击了你的朝九晚五单一赚钱通道时,你会发现自己一直构建的高维度,高水准生活状态,原来可以被你曾经以为很low的,完全不屑一顾的低维度生活方式打击,在无声无息中悄然崩塌。
任何的新鲜事务都有一个被大众逐渐接受的过程,然而等这个新鲜事务完全被大众接受了,风口结束,大局已定。拒绝真的容易,拒绝也有快感,感觉自己目空一切,居高临下,其实你错过的,太多。主动联系你的,不一定是求你,很可能是告知你一个信息、一个可以改变现状的机会!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