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这份满载着民生温度的文件,犹如一场及时雨,润泽着每一个百姓的心田,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注入强大动力。
这份意见的出台,有着深远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从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难题,到“一老一小”的照护需求;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到医疗卫生服务的提质增效,桩桩件件,都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都亟待解决。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民生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医疗条件显著改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新的民生需求不断涌现。
《意见》内容丰富,涵盖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基础民生服务、多样化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口变化相协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而在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方面,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优质普通高中,逐步提高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完善药品目录调整机制,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守护着百姓的健康。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增加公建托位供给,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则让老人和孩子都能得到悉心照料,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在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上,《意见》也给出了诸多务实举措。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加强各类便民服务资源统筹整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便民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提高多样化生活服务品质,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建设,支持文化场馆夜间开放,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
为了确保《意见》能够落地生根,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各级政府需要积极作为。一方面,要强化责任落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重大民生政策跨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避免政策“碎片化”,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同时,还要科学评价民生政策实施效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政策,确保政策真正符合群众需求。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相信在《意见》的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们一定能够把民生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谱写民生改善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