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写之前,我先抛出一个问题:你与最爱、孩子的人之间存在“知识的诅咒”吗?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回答我了。
引言
前几天,又看了一遍复联2,知识诅咒是复联2发生的事:为了保护地球却害了地球,女巫也说过,托尼很聪明所以当他知道自已错了,就是不顾一切的想要扳回,他认为他的知识、他的聪明可以解决麻烦可是却时常制造更多的麻烦,似乎他被知识诅咒了。
当时我没太在意,认为这不过是编剧或者漫威风格的一个道具性的词语。但当我在上班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听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在听书音频中又提到了“知识的诅咒”后,让我对这个概念产生了兴趣,同时,樊登老师也提到了,如果想解决“知识的诅咒”,你需要打开你的“沟通视窗”。于是,我决定写出来。
一、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在给孩子辅导作业或者是日常沟通时,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这个问题我都说了多少遍了,我都讲得这么清楚了,你怎么还是不会?”;
“这么明显的问题,你难道看不见的吗?”;
“这个问题重要么?你怎么永远把握不了问题的关键呢?”
这样的体验是不是也让你感觉有些问题。当你沟通中觉得不舒服时,你就会下意识就觉得孩子不好。其实在这个例子中,你和孩子都没有错,错的是信息的不对等。
二、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其实生活中也许存在更多类似的情况,这就是知识的诅咒:当你知道的越多时,你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就会不理解还未获得该知识的状态,更不屑去与别人说,认为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
我在阅读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中也提到了“知识的诅咒”的概念: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在与别人沟通时如果存在信息的不对等,就会认为别人不好,也许樊登老师说得更通俗易懂些。
三、知识的诅咒会造成什么矛盾?
在信息不对等的沟通中,当别人对你所说的“习以为常”的事表示不理解或者困惑时,你就会认为别人不好,不愿意与之沟通,从而降低与对方的好感。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平常在与别人的沟通中,我觉得说明白了,为什么别人听不懂的原因,工作中大量的困难,大量的矛盾,就来源于“知识的诅咒”。
四、三步教你打破“知识的诅咒”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关注到了这本书:《让创意更有黏性》
书中对打破“知识的诅咒”提供了几个原则,个人认为日常生活中,只需要掌握这其中的三个原则就能让你的沟通体验更美好:简单、具体、情感,让沟通更没
1、简单
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分享给大家。
就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视遥控器,其实那些遥控器上的彩色按钮,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会去用的,而这样的繁杂的设计也许是因为工程师想要表达更优越、更快捷、更方便的设计理念,这样的遥控器,工程师自己会觉得很实用,但是很多不明白的用户却永远都不会去用。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在自己的分享过程中,是否因为分享欲望越来越强而无法控制自己讲更多的东西,让人印象不深。所以在表达的时候,尽可能的做到简单明了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2、具体
简单的举个例子:
给你做一个测试:下面两组词语,大家哪组回想起来更快一些?
A组:
请你想象一下菠萝的形状
请你描述一下苹果手机的形状
B组:
请你描述一下什么是优秀?
请你想象一下真理的意义。
菠萝、苹果手机是很具体的事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起来他们的外形、特征,也很容易记住。但像真理,这么抽象事物就很难一下子回想起来。所以越具体的表达越容易让别人理解和记住,我们的大脑更擅长记住具体的概念。
3、情感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有趣的国外的公益广告:
一幅图就足以劝说老人爱惜身体,注意健康,无需多语。这就是情感的力量,这就是爱的表达。所以用倾注感情的沟通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也许你给丈夫说一万遍的“抽烟不好、你少抽点、别再抽了、抽死你活该”的看似劝诫的话,永远不及你说一句:“我爱你,所以我想和你在一起久一点,请为了我,爱惜你自己的身体!”
所以,对于“知识的诅咒”,只要我们用好这三个原则,就能很大程度的提升你的沟通能力,恢复你和家人的幸福感,现在相信你已经能请回答我在文章开始前提的问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