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看一段文字:
《勉为其难》
“用一座山临摹脊背
填充大小适宜的月亮框架
驼背的人宁愿匍匐
看街灯塞满黑夜
倔强的延伸
尽头徘徊的目光提心吊胆
试探不知情的深渊
春天没有回声
宠溺阳光味的孩子“
“岁月掉下来
蒙尘的眼睛有晶亮的黑
能看清道别
看清未知的肺腑之言
敏感肌肤回避戮身的伤口
回避伤口开出的花
铿锵的前行者看着花开
守夜人看着花落
和倒立的影子形同陌路
掩耳就听不到疼痛
白炽灯丢下柔软的孝布
包裹死在黑夜的人
他们喋喋不休
却和自己道一声晚安
都勉为其难“
不知道哪位高人能看懂这位在嘀咕什么,反正我看了几遍,败下阵来——实在是没看懂。
现在网络上一些创作社区,给喜欢写作的人提供了创作的平台,于是乎,各色人等纷纷投稿,其中的确不乏佳作,让人感觉许多高手真的是在民间。
但是,像上面那位写者,云山雾罩、哼哼唧唧,堆砌了一些奇形怪状的文字,不知所云,居然也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平台上。真不懂,是人家写得太高深莫测了,还是我的欣赏能力过于低下了,也许二者兼有吧。
写东西,是让人看的,看明白了,你的文字才能起到作用,而现在有的人,就不愿意好好说话,似乎只有如此矫情卖弄,方显得自己如何有水平。别人看懂看不懂,他才不管呢,看不懂是你悟性差。
大学期间,我订过一段时间《诗刊》,那时朦胧诗的流行,还相对有内容,耐人寻味。比如北岛、舒婷、海子的诗,至少有思想,有诗味儿,有嚼头。可后来我再也不订《诗刊》了,因为确确实实看不懂了。我觉得,那些诗歌是给诗人看的,可惜我不是诗人。
现在的有些网络诗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恭维他们了。比如“梨花体”“诗人”的大作: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如果大家承认这也叫诗,如果,我们把平常说的话竖着排列,那么中国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位诗人了。
再看这位“诗人“的另一首: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这跟一个智商还未发育的孩子的自言自语有什么区别?
算了 ,不举了,怕恶心着各位。
更不懂的是,这位居然拥有许多粉丝。
还有一些人,认认真真地写着毫无营养的废话,美其名曰“鸡汤”。
这些东西,(称它是“东西”真是抬举它了,其实就是垃圾。)如果充斥网络,充斥文坛,亵渎文学艺术,它带来的恶劣影响,会造成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以上属个人之见。也许,我的鉴赏能力确实急需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