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的冷漠?(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多人都感慨,城市人际关系冷漠,没有人情味,邻里关系生疏,不如乡下人热情,热闹。

本人有个遭遇,孩子在小区花园玩耍,期间认识楼上家同龄的孩子并带到家里玩,差不多到晚餐点,楼上孩子提出要回去。我决定送他上去,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孩子在我家玩,如果不亲自送他到家,他自己出门后去其他地方玩,出现什么意外我说不清楚;二是趁机与楼上邻居搞好关系。

于是我拿了点水果送孩子上楼,敲开门,邻居一脸防备的看着我,还好马上看到孩子,面色才稍微缓和,我连忙递上水果,他很意外的看着我,犹豫一下才伸手接过水果,双方愣神了一会。他突然说:"进来坐,进来坐",我赶紧说:"不了,不了",匆忙回了。

后来,我的第二个目标并没有达成,大家在电梯或小区内碰到会点一下头,从不寒暄两句。再后来,在任何地方碰到都不会点头了,这家人在我的理解,住在楼上的一家三口,有正当职业,至于干什么职业,我不知道,也不是很想知道。我想,我在他们心里也差不离这个定位吧。

其实,大家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到邻居家拜访?害怕他孩子没按时回家嘛,没按时回家关我啥事呢,关,因为他是从我家出去的嘛,如果有个意外,不是说不清楚吗!所以,要送孩子回去。至于搞好邻里关系嘛,能搞好就搞,不能搞好也没关系,所以大家以后也没有更多来往。

你看,城市人邻里间连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都没有,还怎么热情,怎么亲如一家!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本来大家以孩子交往为切入点,逐渐了解、熟悉,成为好邻居,从而相互照应,不是很好吗?但显然很难!

我个人分析,这里面有几个原因,这里先说要点,下篇再给大家逐一说明。一是社会分工的细化,减少了邻里的横向连接;二是公共服务的全面覆盖,减弱邻里协作的需求度;三是个人居所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区域纽带不能发挥作用;四是血亲纽带不能在城市人际中产生协作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最懂父母心思的人。所有的孩子,从幼年开始,细细地阅读父母这本书,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他认为对父母...
    浮生碎言阅读 253评论 0 0
  • 感受到对方的感受,甚至是两个人之间发生深度的心灵感应,这有着深刻的意义。当你有意识地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并回应以感受...
    candycheng阅读 132评论 0 0
  • 邱慧茹2018.1.24日践行第24天 一、目标:到2018年2月16日有3万元的收入 二、播种计划: 1.在恩田...
    邱慧茹阅读 109评论 0 0
  • 于千万人之中,我们相遇相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相知相伴。公交车上相遇本就是非常神奇的缘分,之后还能在教学楼偶然相...
    一哭倾城阅读 1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