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喜欢的城,当然,故乡应该榜上有名,但除此之外,总会有另一座城惊艳过你,你说因初见的美好也行,因了解的浅薄也罢,心中的城就是贴上自己标签的能量空间,输送于你所需养分。除了城市自身的魅力外,游人的情感、记忆也会上色一些印象。之前聊过桂林于我之感受,他的美不像江南水乡的精致紧凑,不像北方海滨城市的辽阔空旷,桂林的美恰到好处,很有层次,加之我去的那个夏天心情平和,回想开来,风景画面就很和谐、柔美。
上文所述沿海城市会给人一种“壮阔感”,而厦门却不全是,地理上它分为岛内岛外,天然有种隔海相望的层次。我到厦门是12月份,那时南京的天已有点阴沉,并且温度已至零下,可厦门全然不是,天空透彻、阳光温柔,人们穿着薄款羽绒在沙滩上光着脚漫步,那种未有过的舒适体验来源于各种条件的不偏不倚,一切恰到好处。
我那时意气奋发,带着工作的荣誉与个人的一点忧郁前往厦门,本身就有些复杂。友人和我聊工作、聊天聊地,我兴致满满,可谈及人生,我又有些惆怅。离开南京,让我从空间上抽离出来,相比秦淮河的“风尘滚滚”,厦门的海即使再深,于我而言都是浅的,我带着一脑袋记忆,去另一个城市寻找灵感,收集信息,抚平、冲洗我躁动的心,于内心的感激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对厦门的好感。
我到厦门那会正开始研究摄影,现在回过头瞧瞧那些照片,没有很多套路的主题与花哨的后期,镜头后面是个单手扫街的“素味”青年。曝光重影、对焦偏移、噪点爆棚,现在看来别有一番味道,有些事情不必一下子看得那么透彻,对于丑,直视是种伤害,因为谁都不能避免瑕疵,或者风光背后总有沧桑,又或者人性经不起试探。总之,那种味道就像满腹过往,美酒入喉,吐露出的是赞誉连连;纵使一万年悲伤,仍化作歌唱,激活一万颗将死的心。这味道得靠有故事的人去品,但其实,他就是素素的照片与纯粹的态度。
厦门的迷人之处在于他的文艺来源于实力而非一尊花瓶。厦门大学应该算是厦门文艺的源泉了吧,人在青年时期敢于“胡思乱想”,敢于“用鸡蛋去撞高大坚硬的墙”。我第一次去厦大是在晚上,行走在芙蓉隧道,看到形形色色下晚自习的学生,他们骑着单车,或欢声笑语三两成群,或静谧安静孑然一身,他们穿梭在隧道,透着读书时代的气息,两边壁上的绘画他们习以为常,以为拥有着便是自然。壁画基本都是积极向上的,可一旦丰富起来,便易让人动容。后来我去了海边,厦门的海浪声相比海南温柔多了,海边还有公园与长椅,灯光铺在沙滩上,我想情侣若是在这片沙滩上吵架,他们终究也分不了手。相反,他们会依偎在长椅上一起听海。我第二次去厦大,是在早上,蓝天白云,红色屋顶,整个校园干净让人爽朗。中午在食堂用餐,此情此景又与我母校别无他样了。
厦门之夏有人见过,有机会我想去看看,但我更想在五月重游鼓浪屿,一起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