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孔子大典:来自仲秋时节的文化礼赞

9月28日,辛丑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庙隆重举办。乐、歌既丰又洁还诚也敬",整个大典气势恢宏,隆重致合,观者仿若置身于境感受来自仲秋时节的文化礼赞。

“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当圣时门开庙仪式开始,至圣先师、为人师表的孔子形象便跃然脑海了。

                正可谓:金声玉振圣时门开,

        古木参天大成殿延。

        高山景行礼乐仁仁,

        爰荐馨香与人正正。

        纵有石烂海枯别情,

        我辈辨甄求实是也。

有人说,举办公祭孔子大典,主要目的就是“"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

我想是的。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塑造是空前绝后的,其言语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品行。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一直学习着《论语》,通过一文一句完成与圣人的时空对话。

他通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警示我们人生短暂,要学会珍惜时间,切莫到头空悲切。

他通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诫我们学会反省对人生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

他通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规劝我们虚心使人进步,懂得取舍事半功倍。

相信每一个读书人都能熟背几句孔子的话,而且这些话也潜移默化的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就拿老师来说,每日教学完毕,不是下课铃声响了工作就结束了。课程讲完,还要多反省一下教学设计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对待学生的语气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在教学生学会反思,才能让下一堂课少些遗憾。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文末讲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有教无类”的理念自然不过时,孔子的言何止对教育界有着跨越时空的影响。他的人格魅力,仁德思想更是构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所有人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就是对老先生质朴的回音。

物质要充盈,精神也当饱满。仲秋时节的祭孔大典,正是一场文化礼赞,自当浸润你我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