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夏官营 下乡四十年

      清晨,同学侃侃在圈里发了一张图片,那是当年我们下乡时组织上发给的光荣证。猫这才想起,今天是我们下乡四十周年纪念日。

下乡光荣证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我们一群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学生佩戴红花,照完像,被列队的战士们敲锣打鼓欢送出了兰空大院,奔赴甘肃榆中县高崖公社李家磨大队大营生产队,开始了我为期三年的知青生活。后来得知,从这天起,国家开始为我们计算工龄,一九七五年四月八日,也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的开始。

      当年我们兰空大院的知青分在三个村,另外两个点在小营大队祁家庄和张家堡生产队。汽车三团的点在八亩川,金家村去的都是陆军子弟。我们大营知青点的人最多,有二十人,据说当时是全县第二大点。甘肃农村的村落都很小,一个村子容纳不了多少知青,全县最大的知青点是天津知青的一个农场,有六七十人呢。

张家堡的知青们

      我和现居深圳的周总及现居西安的老段住在许祖平家,许祖平后来当上了大营队的队长。毛毛愣愣的老段不小心把窗台上的煤油灯碰倒在炕上,油了猫的褥子。三天之后,樱子等同学添油加醋的给老段罗列了十大罪状,记得前三条是浪费粮食、知情不报和火烧干部。

      嘻嘻哈哈中我们开始了农民的生活。什么战天斗地,什么接受再教育,那就是一个个让人发木的口号,我们就是在艰苦的日子中长着身体,也消耗着身体。第三年时,我们每天的工分值已经跌到八分钱,自己养活自己已经成了奢望。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离开大营的时候,点上还有七个知青和一条名叫阿狼的黑狗。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和老道等四人回过一次大营村,老队长已经不在人世了,当年的芳儿也已经成了人母。榆树、土墙、秃山,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村口的小学停办了,操场的一侧筑起一座小庙,青烟渺缈;河道旁的一口甜水井被一干部“承包”,据说收益很好。农田基本建设中费了一年多功夫拉直的河道,又被洪水冲回了原样,如今弯弯曲曲的河道已经干涸。猫想起一九七六年三月五日,猫在这里劳动时,因塌方被砸掉了大胯骨,险些丧命,感慨万千。

学校变小庙

        光阴似水,四十年了。

                                                              2015/4/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